-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与卫健同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每年中高考结束后,一些考生会出现一些反常的状态:有的放纵玩耍,有的开始报复性熬夜,还有的因为担心成绩不佳而陷入深深的疑虑和焦虑之中。这些状态背后,其实是孩子们从备考的高压状态突然进入心理真空期的真实挣扎。那么,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特殊阶段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考生考后心理调适的现场,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医师石学敏:喂,您好!温州市心理援助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 学生:您好,我是一个高考刚考完的考生,我考完试之后觉得自己每天都不想社交,一直在回想自己在考场上做题的场景,但是很多题目都做错了,没有发挥出自己应该有的一个水平,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非常的迷茫。 每年中高考后,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都会接到一些考生的来电,其中大多数电话里阐述的是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焦虑,也有的对未来迷惘而情绪低落,这可能是“考后综合征”的表现。据心理医生介绍,中高考后,考生一般会出现过度放纵、焦虑不安、消沉抑郁和空虚迷茫四种心理反应,焦虑是考生最常见的心理反应。中高考结束并不意味着考生压力的消失,在考试成绩公布前,考生往往因无法确定分数,焦虑便在纠结中不断加剧。那么,考生该如何学会调节呢?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医师石学敏:我们应该去接纳自己,我们要认识我们自己的情绪,而这种情绪的发生它是可以存在的;考完试之后,我们依然要建立一个规律的健康的作息,适当的运动,对于部分比如说考试考得不理想的同学,那同样的应该尝试寻找我们新的目标。 中高考结束后,孩子们可能会陷入焦虑、沮丧等情绪漩涡,难以通过自我调适走出困境。心理医生指出,此时家长的理解与接纳就是最好的“心灵解药”。家长首先应该降低对孩子成绩的过高预期,避免将自己的焦虑情绪传导给孩子。当孩子愿意表达不良情绪时,家长要以陪伴和接纳为基础,引导孩子通过倾诉、运动等方式转移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待孩子的情绪逐渐舒缓后,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让心理支持成为助力孩子成长的坚实阶梯。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郑维芳:家长还要去鼓励孩子跟外界进行交流,包括他的同学、包括讲得来的闺蜜,以及学校的老师。有时候他们自己的同学、同伴,可能也有出现类似的这样一个情绪反应,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可以分享他们自己的经验,如何去走出来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打算。同时促进孩子跟他们讲得来的老师,因为在学校里读了那么多年的,那么还有一些部分的老师他们会比较信任,可以让他们去找老师,去表达他们的情绪反应。 此外,学校心理干预体系也已成为家长之外的重要支持力量。大部分学校配备的心理咨询师,可以为孩子心理问题提供专业干预:家长可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由其推荐心理咨询师提供针对性疏导;学校也会同步开展考后心理调适健康讲座,为有需要的学生及家长提供系统化的专业指导。若经多方努力后,孩子仍无法走出心理困境,需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接受进一步的专业治疗。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郑维芳:作为孩子很重要的生长环境,发挥得好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去接纳目前的现实。在孩子情绪好转了以后,冷静下来了以后,再找一些客观的去面对这个现实。比如说填志愿,选择下一步学校的时候,在这样一个状态下,看看能不能选自己相对满意的专业,或者相对满意的学校,去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同时学校的老师其实对孩子也是非常了解,在学业指导上、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上,都可以给予一些指导。那我相信通过家庭以及学校包括孩子个人的调适,孩子会慢慢从中高考的可能有些不好的状态下,慢慢走到更好的一个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