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媒体报道 · 温度新闻】在网上被确诊“低能量人”?这样做能帮你快速“充电”

作者:陈素玲 来源:温度新闻 发布时间:2025/7/7 9:24:49

“医生,我每天像电池没电了一样,醒来就觉得累。我是不是就是‘低能量人’啊?”近日,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病区主任医师徐道祥接诊了这样一位年轻人。


28岁的小张是市区某公司办公室文员。她说上班坐一天就感觉筋疲力尽,回家只想躺着刷手机,连洗澡都觉得是负担。周末基本在床上度过,朋友约她出去玩,她心里想去,但身体就是有心无力,总觉得“累点”特别低。稍微做点家务,比如拖个地,就觉得心跳快、喘气,要休息好久。而她这种状态已经持续半年了,且越来越严重。

经血液、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显示她无明显异常。进行心理评估,结果显示有轻度至中度抑郁情绪和较高的焦虑水平。

最近一段时间,“低能量人”“二旬老人”“老鼠人”等标签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关注。这些人群共同的特征是:大多是25~35岁的年轻人,他们上班时“零社交”,只想回家躺着;休息时,只想宅在家里,微信步数两位数。总之,就是一个字:“累”。

徐道祥介绍,近年来,“低能量人”这样的群体在门诊中其实非常常见,尤其在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理科和全科医学科。从 “佛系”到“躺平”,再到“低能量”,这些反映年轻人精神状态的标签,心理学称之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由持续压力、不良人际关系诱发、不良生活方式(睡眠差、营养不均衡、缺乏运动)叠加导致的适应障碍。

经了解,小张坦言她平时工作压力大,对自我要求高,常有“做不好”的担忧;饮食不规律,爱吃甜食和外卖;几乎从不运动;长期熬夜,经常晚上12点后睡觉;近期与男友关系紧张。

“熬夜、压力大、高糖饮食、缺乏运动容易让人‘快速掉电’。”徐道祥介绍,这四个因素可以说是现代人能量快速耗竭的“四大杀手”,导致能量代谢失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易兴奋,副交感神经功能减弱)、睡眠质量差,形成恶性循环。其中,尤其要提醒广大年轻人,长期熬夜会引起压力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长期偏高。

那么,“低能量人群”该如何“自救”?徐道祥建议,关键是要优化核心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修复睡眠

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尤其周末),调节生物钟。


改善饮食结构

选择低升糖指数(低GI)食物,如全谷物(糙米、燕麦)、优质蛋白质(鱼、蛋、豆、瘦肉)、大量非淀粉类蔬菜(绿叶菜、西兰花等)、健康脂肪(牛油果、坚果、橄榄油);确保铁、B族维生素(尤其是B1、B6、B12、叶酸)、维生素D、镁的摄入。


适度运动

找到能接受的温和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八段锦、简单的伸展操等。重点在于规律性和不引起过度疲劳。


管理压力,照顾情绪

简单记录每天的活动、饮食、睡眠、心情,找出规律和触发因素,尝试写“心理日记”进行梳理;理解自己的状态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像对待最好的朋友一样善待自己;如果抑郁、焦虑情绪持续无法缓解,严重影响生活,应及时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