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如果你常因一点小事就焦虑不安;或者常做事不自信,总否定自己;
或者处理不好亲密关系;又或者你内心脆弱,容易心态崩溃...
要警惕!!!你已经被你的内在小孩所“操控”。
最近聚会,看见朋友小美十分憔悴。一番询问下才知道小美刚失恋了。
在我们看来如此般配的一对怎么就分手了呢?
回溯原因不过是小美想去参加计划已久的漫展,可是男友觉得太远了,不想去。小美委屈愤怒引发了情绪失控的争吵。追其根源,是小美男友厌倦了小美每次意见不合就情绪失控。
在我们眼中小美明明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孩,怎么会一意见不合就情绪失控呢?
小美成长在一个父母专制集权的家庭。父母从不关心她的想法和情绪,每当小美有不同意见,父母就会去压制和否定她。久而久之,小美逐渐形成了表露真情实感是羞耻的意识。但这些压抑的情绪与需求并没有消失,而是掩藏在内心并不断积蓄。每当与男友“意见不合”,小美便用歇斯底里的方式发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这一切的行为正是她的“内在小孩”在作祟。
面对外界的指责、批评、苦难、危机时常常退化到孩子的状态,以孩子的方式作出回应,这是我们常见的“内在小孩”。“他”是由我们长期被压抑的情绪及没有被满足的需要逐渐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潜意识中的一部分。
如何治愈我们的“内在小孩”
把心打开,看到自己
内在小孩常是情绪化的根本原因,但多数人却不知道他的存在。所以当我们有情绪的变化时,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可以通过绘画、日记等形式代替发脾气,来记录当时的感受。事后反复思考,从根本上解决不理智的情绪。
打破自我保护机制
要学会卸下本身的外壳,而不是一味的弥补伤痕。比如:购物欲特别强的人,他们无法理性消费,这是由于他们在幼年生活中体验到的一种匮乏感所致。想要改变唯有重新认识自己的匮乏点,打破补偿模式,建立一个新的平衡。
建立自主的人格
童年已经过去,伤害已成事实。作为成年人,我们有权去选择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伤害,并决定未来我要怎样过。沉浸在伤痛中只会为自己徒增烦恼。因此我们想摒弃自身懦弱、胆怯、自卑等缺点,就要建立强大的内心新秩序,来破除童年对成长发展的桎梏。
接纳和宽恕父母的不完美
我们已经长大,不要再像一个孩子一样找他们讨要爱,放下过去的伤害,学会原谅他们不成熟的表爱方式。
希望我们永远有童心,但不可被我们的内心小孩所“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