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家里有娃的朋友们肯定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们这几年特别迷恋各种抽卡游戏,从奥特曼卡片到哪吒盲盒,还有各种橡皮小人、乐高积木人偶……每次路过便利店或者玩具店,他们的眼睛就像被磁铁吸住一样。现在最能吸引人们眼球的是一款叫“LABUBU”的产品。
这个龇牙咧嘴的可爱小怪物确实席卷了我们的社交圈和收藏架,但它的魔力背后确实隐藏着值得深思的心理机制。今天《健康导医》有请到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为医学科医师张丙魏和我们聊聊Labubu风靡算不算一种成瘾。
张丙魏(右)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为医学科医师 专业擅长: 酒精依赖成瘾,药物成瘾,儿童网络成瘾,儿童精神发育迟缓,失眠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科疾病治疗 门诊时间: 周五上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西山院区) 01 “LABUBU”(以及类似潮玩/盲盒) 流行的核心心理驱动力 01 收集欲与完成冲动 1、进化根源:人类天生具有收集资源(食物、工具)以确保生存的本能。现代社会中,这种本能转化为收集邮票、卡片、潮玩等行为。 2、系列化设计:LABUBU通常以系列形式推出(如森林音乐会、糖果怪物等),每个系列包含多个常规款、隐藏款、限量款。这强烈激发了人们“集齐一套”的欲望,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完形心理”:人们倾向于追求完整性和闭合性。看到系列中缺少一个,会让人感到不适,从而驱动购买行为以填补空缺。 02 惊喜机制与随机奖励(盲盒) 1、多巴胺刺激:盲盒的“未知性”是关键。打开前的期待感和打开瞬间的惊喜(尤其是抽中稀有款时)会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带来强烈的愉悦感。这种不确定性的奖励机制(类似老虎机)极易上瘾。 2、斯金纳箱效应:行为主义心理学中,间歇性强化(即不固定次数的奖励)最能维持行为。抽盲盒就是典型的间歇性强化——你不知道哪一次会抽到想要的或隐藏款,这种“下一次可能中”的期待让人不断投入。 3、稀缺性与价值感:隐藏款、限量款的低概率和稀缺性大大提升了它们的心理价值(即使实际成本相同)。抽中稀有款带来的巨大兴奋感和社会认可感,是持续购买的重要动力。 02 什么样的人群容易沉迷拆盲盒? 人的内心实际上就寻求两种东西,第一个叫做归属感,第二个叫做价值感。 ★归属感就是有人爱你,有人接纳你,你也清楚的知道有人爱你,有人接纳你。无论你怎么样,都有人支持你,这就是归属感。 ★价值感就是你觉得自己不错,你觉得自己挺好,你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时候还能为家庭、朋友、公司做出点贡献,你挺棒的。 当你有这两个东西在的时候,你什么都不缺,你不需要买盲盒,你不需要那个限定款,你不需要买鞋子,你也不需要弄一个奇怪的发型,吸引别人的注意,让别人重视你。 03 如何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给予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老挑他的毛病,不要老骂他,老打他,会使得他没有归属感,而且你老是挖苦他,讽刺他,侮辱他,拿他跟别人比,他的价值感也会降低,他会觉得处处不如别人。所以当这个孩子价值感降低,归属感又没有,他上哪找呢? 盲盒里面是有归属感的,大家都知道,现在收集东西有各种各样的“圈”,也可以称之为“会”,咱们这个“圈”有极强的外部压力,我们要跟其它的圈去比,所不得不形成一个归属。然后光有归属感还不行,我还要让你们崇拜我,我买,我要买各种各样的限定款,每一个款式出来我都有买,价值感就有了,道理就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