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
家庭心理治疗,打开父女心“锁”

作者:黄陈敏 来源:801病区 发布时间:2025/2/6 8:33:54

近几日,科室来了一位特殊的年轻患者,一个26岁的小姑娘小林,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重度抑郁发作,由其父亲陪同下来住院。经过了解得知,小林的母亲在其初中时已去世,父亲一人抚养小林。成年后小林独自一人在杭州上班,工作期间由于压力大,逐渐出现情绪低落,对什么事情提不起兴趣,自觉异常后主动求医。在经过一系列的诊治后,又开始充满活力,整个人和之前反着来,对什么事情充满自信,感觉自己精力充沛,什么事情都做得很好。

父亲觉得小林孤身在杭州情绪越来越差,生活习惯变得不再像其眼中“乖乖女”形象,经常发生争吵,最终回到温州来到我们科室就诊。每当医护人员去查房,小林对我们也是笑嘻嘻的,爱聊天。小林和父亲的关系不太好,缺乏沟通,小姑娘也是个完美主义的人,什么事情力求做得好,母亲在世时,对其管得就非常严格,导致现在本人觉得做得还不够好,一直否定自己。但对父亲而言,小林做好他眼中的乖乖女就好了。小姑娘一和父亲交流,不管对错,父亲总是否定自己,管着自己,她一直小心翼翼相处着,总是被施加过多的压力,被压得缓不过气。当我们看到小姑娘左手触目惊心的数道划痕,让人心疼。她说“不疼,这样可以缓解我不好的心情。爸爸不在这里,我心情会好很多。”于是范凯丽医生提出小林可以和父亲一起做家庭心理治疗,听到这个疗法,小林是欣然接受的,但其父亲却提出自己的教育没问题,对家庭治疗也不了解。

那什么是家庭心理治疗呢?范医生介绍道:“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家庭对于每个人而言,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习惯、人际关系的处理、亲密关等等最初都是从家庭习得而来。心理学认为,成人、青少年及儿童的各种性格缺陷、心理问题和精神疾患,大都源于家庭系统出现紊乱,家庭的秩序遭到了破坏。而家庭治疗的理念之一,就是将个体问题放在家庭情境中去理解,看到症状和问题背后的期待、诉求、功能和意义,更好地帮助每一个来访家庭。”家庭治疗广泛应用于多种家庭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家庭危机,如离婚、丧亲等,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如夫妻矛盾及亲子冲突等,子女学习困难或者行为障碍等。

听完范医生的解释,小林的父亲考虑几天后最终也同意进行了家庭治疗。在家庭治疗过程中,这对父女能够坐下来心平气和的交流,小林对父亲的抵触情绪明显减弱,其父亲也不再认为女儿出现问题是个人原因,明白自己也有责任,也更了解了小林的疾病,并且开始适应小林正在经历的心理变化。最终,在治疗结束后,小林父女关系“破冰”,“家”锁也被重新打开了。

出院前,医护人员对小林父女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提出4个关键:1.降低期待,全然悦纳:接受对方的优势和缺点;2.热烈赞美:通过赞美,一方面可以让人感到自我价值感,另一方面通过正向反馈的方式使对方重复这种良好的行为;3.温和建议:亲子关系中,要做到有效沟通,平等、真诚地与孩子对话,才能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4.有力支持: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陪伴和支持。

家既是温暖的港湾,也是一种枷锁。家,是讲爱的地方,不需要事事争个高低,也不需要小心翼翼,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日子才能越来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