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新的学期开始,学生们终于能够和日想夜想的好朋友分享假期的趣事了。而一些刚步入新学校和班级的学生却出现了心情差、焦虑的情绪,或是每天不是头痛就是肚子痛,甚至有一些学生不愿意踏入校门,除了“厌学”,还要考虑是否是适应障碍在捣鬼。
适应障碍是一种心理反应,通常发生在个体面临显著的生活变化或应激事件时(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如换新学校、搬家、开始新工作或是亲人去世等。这种情况下,个人可能在情绪、行为或日常功能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困扰,且这种困扰超出了对正常生活变化所预期的反应范围。
适应障碍的特点包括:
1. 时间范围:症状多出现在应激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内并且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六个月(如果是儿童或青少年,则可能不超过三个月)。
2. 表现形式:可能包括抑郁情绪、焦虑、睡眠障碍、集中注意力困难、易怒、逃避行为或是身体不适等症状。这些症状需与个体之前的功能水平相比有明显改变。
3. 影响程度:这些症状足以影响到个人的社会、职业或教育功能,造成一定的困扰或损害。
处理适应障碍的方法包括:
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个体识别和调整不良思维模式,学习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2.心理教育:理解适应障碍的性质,认识到自己的反应是正常应激反应的一部分,减少自我责备。
3.社会支持:加强与家人、朋友的沟通,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参加支持小组也是很好的选择。
4.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培养兴趣爱好,有助于缓解压力。
5.专业帮助: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应及时寻求心理健康专家的帮助,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更深入的心理干预。
适应障碍是暂时的,通过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大多数人都能够逐渐恢复到以往的正常功能水平。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寻求帮助是积极面对问题的表现,而不是当做弱点。所以当你认识到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一定不要晦疾避医,主动迈出这一步,对孩子而言,这已经是很大的帮助与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