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
总觉得自己“焦虑抑郁”,到什么程度需要就医?

作者:郑胜丽 来源: 发布时间:2023/6/20 9:24:41

       一位姑娘打进心理援助热线,还未等到接线员开口询问患者情况,姑娘就焦急询问:“我最近心情很烦,像是焦虑、抑郁了,我要怎么办?”按以往经验,用这两个词形容自己的状态,并且需要帮助的年轻患者,往往有一系列的“故事”。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患者讲述了各种让自己得了“焦虑、抑郁”的因素。从当前自己工作中的不顺心;谈到与家人相处的磕磕碰碰,讲到家庭里父母的感情不和及自己的被家人过度关注,最近她为了摆脱家人,偷偷搬到单位宿舍,结果家人前几天跑到宿舍把她压了回家……最后,患者得出一个结论:自己“焦虑抑郁”了,感觉自己难以处理这些情绪,想请求医生帮助。

     一、焦虑抑郁

     目前来医院就诊患者大多说自己有“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好像变成了就诊流行语,常用来表达自己不佳的状态。“焦虑抑郁”是大家平日里一个通俗的说法。其实,从精神科专业上讲,这实际上包括两种疾病,分别是焦虑症和抑郁症,根据诊断标准称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由于这两种疾病的一些症状常常伴随出现,所以大家平日里容易混为一谈,医生也经常说焦虑、抑郁、强迫往往存在共病现象。但是这两个疾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抑郁症则属于心境障碍,也称情感障碍,焦虑症属于神经症性疾病,精神科有一个等级诊断原则,诊断时要优先考虑等级高的诊断,再考虑等级低的诊断。心境障碍的诊断等级高于神经症性疾病,通俗的来说可以理解为,抑郁症总体上要比焦虑症更严重,诊断时要优先考虑。

     其实,并非所有的“焦虑抑郁”都需要就诊和治疗,焦虑症、抑郁症也并非一定需要药物治疗。实际上,适当的焦虑对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是有促进作用的,只有当“焦虑抑郁”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才需要专业干预。当然,这并非绝对,如果情绪状态让自己很痛苦或对工作、学习、社交、日常生活等功能造成了明显影响,自己难以调整时,也需要尽快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回到开头来寻求帮助的那位青年女性,经过详细问诊,她存在众多的社会心理因素,或者说一系列的“心结”,比如她自己喜欢流连夜店,偶尔也有夜不归宿行为,导致她父母亲以此为理由干预她的生活。如何破解她的焦虑抑郁呢?


二、如何破解焦虑抑郁?

  1、给自己减压,平时多与家人交流,告诉父母,人生要经历很多考验,自己也已经成年,会积极面对人生各种考验。

2、合理地协调工作和娱乐,平时要适量运动,适当地安排休闲活动,切忌沉迷夜店生活,引发家人过度担心。

3、缓解焦虑最好的方式,积极进行自我暗示,就是对自己进行强有力的暗示。例如认为“我可以”、“我一定成功”、“我有把握”等,对自己积极鼓励,不但可消除对焦虑的恐惧,也可增加自信心。日常经常进行自我暗示,也能缓解焦虑。

4.学会调整呼吸,因为过度焦虑会让呼吸急促,进而加重焦虑情绪。学会深呼吸,每分钟呼吸次数不超过六次。每次吸气时间维持在四秒左右,吐气时间延长至六秒左右。每天早晚各做五分钟深呼吸,坚持两周以上,焦虑抑郁的情绪会明显缓解。

5.“冥想”是一个很简单的调整办法,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在地上或椅子上,两手放在膝盖上,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或其他感官体验,并保持5至20分钟的冥想时间。


如果以上方法不能有效的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仍有显著的情绪低落以及大量的担忧,往往需要求助精神科医生,同时进行药物干预和心理治疗,才能更好地去除病因,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