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
世界睡眠日系列科普② | “秒睡”也是病 聊聊睡眠障碍那些事儿

作者: 来源:潮新闻 发布时间:2023/3/21 14:43:02

辗转反侧、入睡困难、睁眼到天亮……你是否也有这些睡眠的烦恼?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你睡得好吗?”登上热搜话题。根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去年我国居民人均睡眠时长7.40小时,近半数受访者每晚平均睡眠不足8小时,主要表现为晚睡、浅睡等。

如今,睡眠障碍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睡眠门诊,主任医师丁万涛介绍,每天都有100多名患者咨询,年龄最大到七八十岁,小到8岁的小学生,以青少年及中老年群体居多。对于患者来说,很多人对睡眠障碍存在误区,并不是睡够就睡好,很多网传的“安睡偏方”也不一定都有效。


网络图片.jpg

图源视觉中国




睡够八小时不一定是睡得好



长期开展临床治疗,丁万涛发现,大部分的患者没有正确认识睡眠障碍。

“在临床上,失眠首先表现为入睡困难,超过30分钟睡不着觉,被认为是一个时间界限。”丁万涛说,入睡困难也会导致睡眠时间的缩短。每个人有不同的睡眠周期,一般而言,认为青年人一天7-8个小时为合理睡眠时间,中老人年5-6个小时。

也就是说,一天时间内,一名青年人,晚上睡觉加上午休睡眠所有时间,低于7小时,并且持续一周,可以被认为存在睡眠问题。

此外,睡眠时间断断续续,虽然睡够八小时,但是反复醒来又睡着,被认为睡眠效率差;主观感受到浅眠多梦的情况,也被认为是“睡不好”的特征。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不少群体夜间工作,存在白天黑夜睡眠颠倒的情况,若长期习惯白天睡眠的生活节奏,不被认为存在睡眠问题。若“黑白颠倒”轮番交替,违反睡眠周期,需要引起警惕。


2.jpg图源视觉中国




“秒睡”“夜夜做梦”也是睡眠障碍



综合临床病例,睡眠障碍不仅仅表现为失眠,还有异态睡眠,表现为睡眠中发生异常动作、行为、情绪、事件等。

在温州七医收治的患者中,记者梳理发现一些常见的现象,包括有的人睡觉会拳打脚踢、噩梦连连,甚至爬起来吃东西;也有的人“秒睡”,开车睡着等。

很多人羡慕“秒睡”的人。12岁的患者小婷(化名)却有着“秒睡”烦恼。她在课堂上睡觉,有次老师让她站着听课,没想到也能睡着。医生诊断为发作性睡病,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往往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症、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

我国发作性睡病发病的高峰年龄为8—12岁,多数报道称男性患病比例略高于女性。发作性睡病会带来意外的伤害,导致患者肥胖、心理抑郁、焦虑、自卑。

也有人常常感觉睡着后还是饿。30来岁的吴女士习惯晚上睡着后,又爬起来吃东西,但她自己全然不记得发生过什么。这被诊断为睡眠相关进食障碍。患者在睡眠期间,反复出现醒转并不自主进食,且进食发作期间,其意识部分或完全丧失。有研究报告显示,睡眠相关进食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女性占60%—83%,平均起病年龄为22—39岁。

还有人晚上睡觉“戏”很多。70来岁的陈女士睡觉时会嘿嘿笑、说梦话、拳打脚踢;李先生睡觉时双腿“无法安放”。这被分别诊断为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不安腿综合征。

晚上睡觉肢体活动频繁,通常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可能与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路易体痴呆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关联。


3.jpg图源视觉中国




手环监测不要信,关灯睡觉很重要



治疗睡眠障碍,临床上诊疗方法,分为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三种。

开展诊疗过程中,丁万涛推崇非药物治疗,包括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改善睡眠环境等。他特地提醒,现阶段很多人习惯晚上睡前看手机、看电视、看书,都是属于不良睡眠习惯,导致错过最佳睡眠时间,长期晚睡晚起危害大,带来情绪问题,造成人体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操作能力下降等。

在睡眠环境上,很多人习惯开夜灯、点香薰、睡前泡脚、听音乐助眠等,现在还有流行的网传“安睡偏方”,如观看视频号上的助眠视频等。对此,丁万涛建议,非必要还是要关灯睡觉,黑暗的环境有助于大脑放松,更快入睡。至于各项舒缓身心的方法,因人而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即可。

此外,眼下大家流行的用手环监测睡眠质量的做法,丁万涛表示,没有科学依据,关于睡眠监测建议市民还是前往正规的医院开展治疗,依赖手环监测可能还会带来睡眠焦虑。

在药物治疗上,“褪黑素”成为一些失眠者的新宠。对此,医学上认为,褪黑素只能对失眠起辅助作用,无治疗作用;褪黑素对睡眠质量差、中途惊醒等问题,起不到显著的改善效果;长期服用褪黑素可能影响生育、影响正常褪黑素的分泌,加重肝肾负担等。

目前,各大医院睡眠门诊有应用“磁疗”“电疗”等,开展睡眠治疗,包括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治疗。丁万涛表示,此类物理治疗方法,通过脉冲磁场和低强度电流刺激大脑,产生睡眠慢波、产生镇静性的内源性脑啡肽,一定程度改善入睡困难。患者若存在睡眠障碍,可以前往医院开展系统性的睡眠监测,如此才能对症治疗改善。


医生介绍

4.png

丁万涛  主任医师


擅长焦虑、抑郁和心境障碍的临床诊治、心理咨询与治疗及精神疾病与法律相关问题。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