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心理问题
高中生一开学就头痛呕吐,面对开学的各种不适,需要警惕是否患有“开学综合征”……

作者:儿少心理科 杨凌凯 来源: 发布时间:2021/9/24 10:10:00

  结束了暑假生活,这几天学生们陆陆续续迎来了校园生活。开学季学生们即将开启新一阶段的学习,但是否每一个学生都良好适应了快节奏的校园生活呢?因为这不仅仅要求学生们身体能支撑起与假期完全不同的学习强度,而且心理上也要完全转换,开始新一学期的冲刺。但最近来到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主治医生杨凌凯诊室就诊的小印显然适应不了新的校园生活,开学第二天便匆匆从学校赶来医院,事情从这里说起……

经典病例

高中生一开学就各种身体不适  竟是心理上难以适应校园生活

小印(化名)是一名高一新生,顺利考进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成绩还算优异,在班级也很受同学老师的喜欢。假期在自我的坚持下提前完成了所有假期作业,父母也适当的给小印布置了一些作业,小印也完美完成了,在假期尾端一家人还开心地外出游玩了。但在开学前的军训生活中,小印突然从某天开始出现头晕、头痛,有时候是恶心、肚子痛,有时候是四肢发力、胸闷心慌,上述情况断断续续出现,并且交替出现,庆幸还能自我缓解。而据同学和教官描述,军训的强度并不大,不至于造成身体的明显不适感。

但是越接近正式开学,小印身体上的不适症状越来越严重,缓解需要的时间也愈发延长,晚上也睡不好觉,经常被噩梦惊醒。家人实在放心不下,便带着小印去了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胃肠科等科室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所有的结果都提示小印的身体无任何异常情况。

家人对孩子身体不适的真实性开始怀疑,但面对质问,小印默不作声。开学第二天,老师就来电反映,他在课堂上出现明显的身体不适感,希望父母来校接走小印去医院做个更全面的检查。父母身边的朋友得知小印的情况后,提醒他们,小印的身体不适很有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于是便有了上述杨凌凯医生诊间的一幕。经过详细对既往史的了解,并结合小印的症状及相关心理测查后,最终确定他得了“适应障碍”。

医生解析

应从四方面做好“支持”    家长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何为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也可以表现为适应不良的品行障碍为主,这与年龄有某些联系。

适应障碍的发病因素

1.发病事件

引起适应障碍的精神应激性事件强度较弱,多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如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有婚姻冲突、经济问题或残疾子女出生等;老年人最常见的是退休、社会地位的变迁及丧失子女等;而青少年最常见的事件有父母不和或离婚、迁居外地、学习环境的改变(如从农村中学升入城市大学)、转学(升学)或者换班级。

2.发病程度

面对这些需要适应的应激性事件,多数人能很好适应,适应能力差的个体可能出现适应障碍。发病往往与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的心理素质、心理应对方式、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等因素有关。

3.发病流行病学

适应障碍病情严重程度较轻,与个性和个体的应付方式关系较为密切,有关这种障碍的病理机制缺少研究。适应障碍的发生率也缺少流行病学报道,国外有报道适应性障碍的患者占精神科门诊的5 % - 2 0 % 。

适应障碍的诊断

0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作为诱因,特别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精神障碍通常开始于事件后1个月之内 。

02有证据表明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03以情绪障碍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如烦恼、焦虑、抑郁等,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如不愿与人交往、退缩等)和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头晕头痛、恶心、腹痛腹泻、胸闷气促、四肢酸胀麻痹等)。但严重程度达不到焦虑症、抑郁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的标准。

04社会功能受损。

05病程至少1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

上述标准3中的“生理功能障碍”特别要强调一下,可以作为判断青少年适应障碍的“信号”,当青少年具有如下特征时,家长需要提醒自己多加关注。上述标准3中的“生理功能障碍”特别要强调一下,可以作为判断青少年适应障碍的“信号”,当青少年具有如下特征时,家长需要提醒自己多加关注。

肌肉酸痛或头痛

适应障碍的基础症状之一是焦虑,焦虑常常使人无法放松,而使肌肉和神经长期处于紧张和警戒的状态,因环境的改变非常容易导致适应不良青少年肌肉酸痛或头痛。很多青少年虽然不会直接告诉父母“我很焦虑”,但是可能会以抱怨躯体不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痛苦。

腹泻

胃肠是对紧张情绪非常敏感的器官,在遭遇压力时,敏感的人的肠胃也会做出一些反应,比如腹痛(痉挛)、腹泻。在成人焦虑障碍患者中,也有非常多的来访者回忆在学龄期间有肠易激惹的症状经历,比如每逢重要的考试前就腹泻不止。

容易疲劳

紧张焦虑通常会带来耗竭的感觉,因为大部分的心理能量都消耗在情绪的痛苦和穷思竭虑之中了。适应不良的青少年通常会想很多(比如反复想新学校新班级的环境如何、老师同学的态度如何、教学的节奏如何等),所以尽管从外部的行为来看,此类青少年可能没有什么特别消耗体力的活动,却非常容易产生疲劳的感觉,甚至会听到他们说“连呼吸都费力”(也很可能是胸闷气促的症状),使得之后的任务做得有心无力。

适应障碍的治疗

消除应激源

一些症状较轻的适应障碍患者在改变环境或消除应激源后,精神症状可逐渐消失。因此,应尽早可能减少或消除应激源,如对住院的儿童应提倡家长陪护,以减少对医院的恐惧感。

心理治疗

当应激源消失后,情绪异常仍无明显好转,则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危机干预、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均可用来治疗适应障碍。

药物治疗

对适应障碍的患者,药物治疗不作为首选的方法,主要用于症状严重者或加强心理治疗的效果,可根据具体病情或患者的主要症状酌情使用;对有自杀企图或暴力行为的患者,应转入专科医院,既有利于脱离应激源,有利于系统的专科治疗。

如何应对开学综合症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尽管处理措施很多种,但家长作为青少年最重要的精神力量支撑之一,在面对青少年有适应不良情况时,可以从这些方面更好帮助青少年:

学习上

家长的心要放松下来。即将开学,青少年的压力会加大,家长首先应该放松下来,调整对青少年学习的态度,相信学校的老师,信任家中的青少年。

情绪上

家长要密切关注,勤于疏导。假期快结束时的青少年压力大,情绪容易反复波动,家长应及时关注情绪变化并且给予正向疏导。家长不要再给予青少年压力,成为安静的倾听者,帮助青少年度过这个敏感时期。

生活上

家长要做好青少年的“后勤部长”,饮食上营养搭配,陪青少年出去走走,做做运动,不仅可以保持充沛的体力,还可以舒缓压力,调适情绪。

言语上

家长要说些让青少年放松的话。说说笑话,谈谈时政,甚至聊聊八卦,但千万别说“邻居家的某某”怎么样的出色表现。保持鼓励,避免比较,否则给青少年造成心理负担,且无形中让青少年处于自卑及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