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小林收入稳定,为人随和,追求生活品质。但他总是觉得自己孤单,每天上班下班,短信网络。生活越来越多样,朋友越来越稀罕。他说:“其实并不缺少一起玩的人,但找不到真正值得谈心的人……”
工作繁忙,交往圈小,防盗门,手机,网络……现今,似乎让我们朋友越来越少的理由,变得越来越多。事实果真如此么?
我常收到来访者这样的哭诉:“我的生活没有丝毫意义,连一个真正懂我的包容我的人都没有。”但深谈之下了解到,其实往往他们的人际关系不错,同事相处融洽,身边能谈心的朋友不少。但始终耿耿于怀的是,很多人渴望那种生死与共、两肋插刀的完美情感。
渴望完美情感
扪心自问
一边无限向往那一尘不染的紧密关系,一边手持高倍放大镜审视自身的周围。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也总有意或无意地做着同样的事情?
情感是两颗心灵的碰撞,很多时候我们总像是在追求着什么,但实际上又不明白真正要的,于是会被一种虚幻的“完美”所蒙蔽。其实往往这个时候我们总需要停下来问问我们的内心。
“追求完美的友谊,就像追求完美的爱情一样,是个神话,虚假并有害。”
—— 心理学家泰瑞·阿博特
很多人渴望与有权利身份的,完美人格的,情绪平和的,或心理结构完整的人建立链接,优秀的人当然吸引人,但若内心只愿意或者总是对某一类人产生这样的理想性虚化,则看起来就更像是我们在完成一些自身内在需求了。
完美主义的情感观,就如同分裂般地看待我们的世界一样,这个世界要么很美好,要么很糟糕,我们的情感要么很炽热,要么很苍白等等,简单粗暴地用“全或无”的方式把自己及周围进行着肢解工作。
甚至还有很多人,在用这样的方式尝试着不那么成功的自我救赎,就像有依赖倾向的人,渴望用这样的方式来消除自身的缺陷感、无力感,产生一种”我的朋友/爱人都很完美所以我也很完美“的错觉,快速麻痹内在的丧失痛苦与自卑感,结果常常是爱上不该爱的人,或者总是体会到背叛和伤害。
蓓蓓才貌双全,身边追求者众多,但她却苦恼于自己总是被比自己年长很多的成熟异性吸引,老师或者引领者总是能让她很快产生强烈的依赖感,陷入一段又一段“不可能”的情感中去。
客观地说,在一定程度上说那种毫无保留,不分你我的关系更不容易长存。在人际互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靠的太远自然会有疏离感,但那种纠结彼此相互吞噬的情感应该也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前不久看到夏梦在美逝世的消息,不得不感慨或许金庸才是真正有生活大智慧的人。
生活本身不可能完美,有缺陷才有向往和激情。只能说我们可以带着包容的心,通过无条件喜爱自己、接纳自己来完成自我救赎,把完美的神话留给上天,我们享受不完美的人生。
1
END
1
免费心理援助
热线:12320
热线:88434567
QQ:958434567
微 信:左边二维码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