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流程怎么简便?看病质量如何提高?浙江省内医疗系统实施“最多跑一次”,引发了各界关注。最近,作为一家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交出了一份独特的答卷。
2017年起,温州七医从公立医院服务群众的角度出发,依托“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平台,启动了“最多跑一次”改革。该院公布改革项目清单,推进医联体建设,探索“互联网+医疗”,以医院“加速度”换群众“满意度”,让群众就医有更多获得感。
实施“互联网+” 付费真便捷
“来,不用排队了,扫一扫二维码付费。”现在,在温州七医门诊大厅,前来就诊的患者在导医人员指导下,按照流程绑定市民卡或就诊卡,就能实现在线支付医疗费用。
今年1月,温州七医在原有自助机现金支付方式、pos机刷卡支付方式、旧版支付宝支付模式的基础上,推出新版移动支付,即结合支付宝和微信,建立了“移动医疗”模式,推动该院在“网络医院”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据悉,移动支付平台包含就诊卡绑定、预约、挂号、预存、住院预缴款充值、结算、报告查询、就医反馈、健康咨询、就诊指引、智能导诊等功能,门诊、住院通用。市民预约就诊,只需关注医院微信服务号或支付宝生活号即可,十分方便。
截至目前,该院移动支付平台的累计交易金额已达309.15万元,使用累计人数为6713人次。
深化“一站式” 服务好贴心
在服务流程上,温州七医将“最多跑一次”工作做深做透,推出“一站式”医疗救助平台。据悉,该平台以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在温州市卫计委协调下,“捆绑”社保、民政、慈善、残联等部门,实现了医疗救助服务的协同作战、信息共享。
该院信息科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改造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医院将医疗救助报销方式深度融入,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直接救助结算,减少了工作量和人力,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救助公平、公正。
温州七医“一站式”服务重点突出“三省两提高”。即省时,减少再次审批时间;省力,只通过计算机网络就可以完成救助结算,减少工作量和人力;省钱,免去印刷审批表等相关费用,促进“无纸化”办公的形成,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该院一站式医疗报销模式针对温州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低保户,对持有困难家庭证、残疾特困证、低保边缘户和五保户等5类患者实施医疗救助。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服务贫困患者8433人次,救助金额1547.38万元。
“纵横”医联体 转诊很顺畅
日前,在温州七医远程医疗会议上,几名专家通过视频对一个疑难病症展开讨论。这是该院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精神专科联盟”工作中的医联体建设议程之一。
去年以来,温州七医启动“纵横”医联体建设。“纵向”加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专科联盟、浙大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专科联盟、浙江省精神卫生专科联盟等,借鉴国内一流精神专科医院的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努力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横向”则不断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牵头与温州地区的瑞安市第五人民医院、鹿城精神病医院、乐清凤凰医院、苍南龙港安康医院、苍南龙港安宁医院结盟,成立温州市精神医学专科联盟。
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双向转诊等手段,该模式充分发挥对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温州地区精神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了联盟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在省内外精神卫生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联盟单位分别从医疗、护理、科研、教学、医院管理等五个方面着手,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绩效,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开启“新型精神医学”服务,促进转诊更加顺畅。
截至目前,该模式已实现双向转诊64人次其中转入51人次、转出13人次,远程会诊1人次,下派专家技术帮扶817人次,赴苍南、瑞安、乐清等联盟医疗单位开展业务沟通及学术交流8次。
经济逐年向好 群众更满意
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是温州七医打造“温暖医院”的一个缩影。
随着便民医疗救助服务的推行,以及医院各类民生医疗救助工作的开展、特色门诊项目的拓展,精神专科医院的发展方向逐年向好。2017年温州全市省、市医院总体满意度测评,温州七医总体满意度以92.02分蝉联第一,被评为“最满意医院”。自2013年温州全市启动满意度测评以来,该院满意度持续稳居第一,并呈现稳步递升态势。
依托“最多跑一次”改革,温州七医通过护理流程再造、提升护理整体质量、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全面落地。该院发挥“精神专科、心理卫生”特色,将心理咨询和人本关怀融入到日常医疗服务中,注重医疗服务中对患者心理疏导,让患者体验、感受温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