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作为每天接触情绪病的内分泌专科医生,今天带大家扒一扒“胖”背后的“小心思”——精神心理因素与肥胖症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别小看这份关系,它可是肥胖问题日益严峻的一大“隐形推手”!
一、压力山大,胃口大开?心理压力的“增肥效应”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体里藏着一条“压力高速公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当你精神紧绷时,这条路就异常繁忙,大量“压力荷尔蒙”皮质醇被运送到全身。皮质醇干啥呢?它可是个“食欲加速器”和“代谢干扰器”!它能让你更想吃高糖高脂的“安慰食物”,同时还能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工作,悄悄促进脂肪堆积。想想看,那些加班熬夜后忍不住点的炸鸡薯条,有多少是压力驱使下的“情绪化进食”?这就是为什么常说“压力肥”。
二、情绪生病,“胖”有时是药物的“副作用”?
当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找上门,我们需要药物帮忙。但不得不提,某些精神科药物会有“增重”的副作用。比如常用的抗抑郁药米氮平、阿米替林、曲唑酮、度洛西汀等。它们可能通过影响食欲、代谢或嗜睡等途径导致体重增加。这对正在经历情绪低谷的人来说,真是“雪上加霜”。(这里需要说明:药物副作用因人而异,医生通常会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并监测体重变化,绝对不要自行停药!)
三、肥胖的负担:不只是身体,更是“心理包袱”
肥胖本身也是精神心理健康的“大敌”。身体形态的改变、社会的偏见甚至歧视,都像沉重的包袱压在心头:
· 焦虑如影随形: 担心形象、害怕社交、对健康前景忧虑,这些都是肥胖人群中非常普遍的情绪状态。
· 抑郁风险陡增: 研究发现,肥胖人群患抑郁症的风险显著增高。自我价值感降低、生活乐趣丧失常伴左右。
· 进食行为的“失控”: 暴饮暴食?无法抗拒食物诱惑?甚至感到失控?这正是暴食障碍的典型表现,它在肥胖人群中发生率非常高。食物可能成了情绪波动的“救生圈”,但恶性循环的结果往往是体重进一步增加。
· 认知能力的“侵蚀”: 令人担忧的是,肥胖还可能影响我们的大脑!研究发现肥胖者可能存在执行功能(如自控力、计划力)、短时记忆等认知功能的轻度受损,并且可能加速随年龄出现的认知衰退。这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血管健康问题有关。
四、科学应对:“心”“身”并重,打破循环!
面对这个复杂的“心—身”循环,该怎么办?肥胖症的治疗,绝不仅仅是“少吃多动”那么简单!
1. 评估先行: 在专业的体重管理团队中,精神心理评估是关键第一步!就像体检要量血压一样,心理也要“量一量”。常用工具如:
· PHQ-9问卷:快速筛查抑郁症状。
· GAD-7量表:评估焦虑程度。
· 进食障碍调查量表(如EDI):了解异常饮食行为模式。这些评估由专业医生进行解读,能揪出隐藏在肥胖背后的心理问题根源,或因肥胖导致的心理困扰。
2. 行为干预:学习新“技能包”
· 压力管理是关键: 学习不靠“食物”解压的技巧,比如正念呼吸、放松训练、培养健康爱好。
· 正念饮食训练: 学习专注地吃东西,用心感受饥饿感和饱腹感,识别自己到底是不是饿了,还是仅仅因为“嘴巴寂寞”或“心情不好”。
· 目标设定与追踪: 和医生一起设定切实可行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定期回顾进展,小成功累积大自信!这能大大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3. 心理治疗:核心武器——认知行为疗法(CBT)!
这可是目前循证证据最丰富、效果获广泛认可的心理治疗方式 。它像一位教练,系统地帮助你重塑与食物、情绪和身体的关系:
· “行为”端发力:
· 健康教育: 全面认识肥胖、治疗原理。
· 自我监测: 学会记录饮食、运动和情绪(知己知彼)。
· 营养与运动习惯养成: 科学选择食物,增加日常活动量。
· 问题情境应对: 比如学习管理面对高热量食物诱惑的技巧。
· “认知”端重塑:
· 识别负性情绪与扭曲想法: “我今天吃多了,彻底失败了!” -> 这想法合理吗?
· 挑战消极自动思维: 学会质疑那些让自己沮丧、放弃的瞬间念头。
· 建立健康的身体意象: 学习接纳身体,提升自信与自尊。
· 预防复发: 制定应对“高危情境”(如节日聚餐)的策略,巩固长期成效。
研究也证明了CBT的有效性,如针对严重肥胖的强化CBT(CBT-OB)项目,不仅能帮助减重,还能有效减少暴食频率并改善相关的心理认知因素。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治疗内容结构也已被成功开发并验证 。电话形式的CBT也被证实能有效改善肥胖相关的不健康进食行为及心理困扰。同时,自我引导的策略如正念(可以看作是CBT的延伸或组成部分)在改善情绪化进食、提升食物觉知方面也有重要价值 。
结语:
肥胖是“心”与“身”深度纠缠的结果。精神压力、情绪困扰、用药影响可能悄悄“催肥”;反之,肥胖的重量又常压垮心理状态。打破这个循环,需要一双“慧眼”去识别隐藏的心理因素(评估),更需要一套“组合拳”来改善行为模式、重塑积极心态(特别是CBT)。记住,寻求专业团队的帮助(包含精神心理医生、营养师、内分泌医生等的MDT模式至关重要),是科学、有效管理肥胖、重获身心健康的坚实第一步!“减重”这条路,“心态稳”了,脚步才能更扎实!
参考文献:
1.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Chin J Dig Surg, October 2024, Vol. 23, No. 10.
2.Efficacy of Telephone-Ba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Weight Loss, Disordered Eating,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fter Bariatric Surger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 Open. 2023 Aug 1;6(8):e2327099.
3. Differential effect of early response on outcomes in person-centered experiential therapy an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adult moderate or severe depression. J Consult Clin Psychol. 2025 May;93(5):344-356.
4.Cognitive-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Weight Loss in Severe Obesity.Nutrients. 2025 Feb 5;17(3):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