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当今社会,80后们已步入而立与不惑之年。他们上面要赡养父母,下要照顾小孩,既有经济压力,又受家庭琐事所累。因此,他们在工作上没了激情,业绩不突出。但是业务学习没时间,职称晋升难,职位升迁无望,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更充满厌倦情绪。信心丧失后,他们又怀疑自我价值、又懒又丧,有得过且过的现象,时常感到心力交瘁,于是产生了职业倦怠。
今天我们带大家了解下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指因长期工作压力导致的身心疲惫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降低,已成为威胁现代职场人的"隐形流行病"。该现象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1),并定义为一种职业相关的心理综合征。简单来说,职业倦怠就是你有能力去工作,但是你却没动力去工作。在ICD-11中,"职业倦怠"的诊断编码为QD85,是"与就业或失业相关的问题"的一个子类别,有三方面的特点可以作为诊断标准参考:
1.能量消耗或疲惫感: 持续的身心疲劳。
2.心理疏离或消极情绪:对工作产生冷漠、愤怒或否定态度。
3.工作效能降低: 完成任务的能力显著下降。
注:职业倦怠特指职业背景下的现象,不应用于描述生活其他领域的经验症状,需持续至少1个月,并排除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
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个人方面:性格内向,对压力更敏感,情绪调节能力较弱。过度追求高标准,易因细节失误产生挫败感。面对挑战时自我怀疑,抗压能力不足。
2.工作方面:长期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任务,如频繁加班、任务过重等,易导致身心疲惫。
3.经济方面:薪酬达不到心理预期。
4.社交方面,不良的人际关系、孤立感、信任缺失等问题,也可能引发焦虑情绪,进一步影响工作状态。
5.发展因素: 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晋升机会,感到前途迷茫,缺乏工作动力。
职业倦怠的危害:
1.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状态;
2.容易出现疲劳、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抵抗力下降症状;
3.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消极情绪,甚至神经症病变,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4.影响家庭关系,降低自我评价以及幸福感受。
如何应对职业倦怠,做一个快乐的职业人呢?
1.尽量保持有节律的休息,关注自己健康。 保证日常生活有充足的休息和合理膳食,睡眠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精神气质和工作效率。
2.在工作中善待自己,建立合适的目标。有职业倦怠的人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对社会期望值较高,要避免完美主义,学会拆分任务,减少压力。
3.工作之余,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或培养一个新的兴趣爱好。一方面,可增加生活情趣;另一方面,使你的关注点、兴奋点不再只是工作。比如,给自己放个假,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周末休息时,尽量让自己远离工作。
4.开始对工作产生倦怠时,应重新审视自己尽量摒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许换一个工作环境,会带来新的工作体验。如果你正在经历职业倦怠,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冥想、运动疗法等方法来缓解。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