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食物容易腐败变质,细菌滋生速度加快,因此腹泻成为常见问题。许多人在出现腹泻时,会自行服用抗菌药物(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但实际上,并非所有腹泻都需要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细菌耐药性增强,甚至加重病情。那么,夏季腹泻该如何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呢?
一、先分清腹泻原因,别盲目用抗菌药物
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而感染性腹泻一般又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
感染性腹泻
1.细菌性腹泻(需谨慎使用抗菌药物)
常见病原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常见于海鲜)等。
典型症状:腹痛明显,粪便带黏液或脓血,可能伴随发热。
是否需要抗菌药:《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指出,轻中度腹泻通常以口服或静脉补液的液体疗法为主,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通常可自愈。而重度腹泻如伴随高热、血便、里急后重感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一般首选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
2.病毒性腹泻(无需抗菌药物)
常见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
典型症状:初始表现为粘液便,继之为水样便,一般无脓血,次数较多,量大。
治疗原则:补液(口服补液盐)、调节肠道菌群(益生菌),抗菌药物无效!
非感染性腹泻(禁用抗菌药物)
常见原因:食物过敏、受凉、消化不良、毒素(如变质食物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等。
典型症状:排便次数增多,但无脓血,腹痛较轻。
治疗原则:调整饮食,必要时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
二、夏季腹泻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要点
1.不自行用药,先明确病因
轻度腹泻(无发热、无脓血便)可先观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脱水等症状,需就医检查(如粪便常规、培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用抗菌药物。
2.旅行者腹泻:暑期来临,随着出行者人数增多,旅行者腹泻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该腹泻多由大肠杆菌引起,少数由沙门菌,志贺菌引起。《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中指出针对轻症旅行者腹泻无需使用抗菌药物,中重度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或喹诺酮类药物。
3.注意用药禁忌
儿童:避免使用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影响骨骼发育)。
孕妇:首选安全性高的药物(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需医生指导。
过敏史:告知医生,避免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如过敏)。
4.合理用药,足疗程但不超量
即使症状缓解,也需按疗程服用(通常3~5天),避免细菌耐药。不要随意联合用药,避免增加副作用。
三、夏季预防腹泻更重要!
饮食卫生:食物煮熟煮透,海鲜、凉拌菜谨慎食用;隔夜菜需彻底加热。
手部清洁: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冰箱管理:生熟分开,定期清理,避免冷藏食物长期存放。
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性腹泻的有效武器,但滥用会带来健康风险。夏季腹泻时,先补液、观察症状,必要时就医,别把抗菌药当“万能药”,科学用药,才能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