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
睡觉睡不好,白天变暴躁?

作者:姜源 来源:精神综合三病区 发布时间:2025/2/17 13:18:17

睡眠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人在熟睡时突然被叫醒或者自然睡醒但没睡够时,就容易产生烦躁情绪,也就是很多人有的“起床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其中有着较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从生理角度来看,睡眠不足会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正常的睡眠过程中,大脑会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例如,血清素是一种与情绪稳定相关的神经递质,睡眠不好会干扰血清素的正常分泌和调节。当血清素水平降低时,人的情绪更容易出现波动,变得烦躁不安。

而且,睡眠不足会使得大脑的应激反应系统过度活跃。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当睡眠不足时,就如同仪器的某个关键程序出错。大脑中的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HPA)轴会失衡,导致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分泌增加。这种激素水平的异常升高,会让我们处于一种类似“战斗或逃跑”的紧张状态,从而容易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过激,表现出暴躁的情绪。

从大脑功能方面来说,睡眠不好会损害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功能。前额叶皮质是负责我们情绪控制、注意力和决策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区域。夜里睡不好,就像是对这个区域进行了一次无形的攻击,它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当我们在白天遇到一些需要耐心处理的情况时,前额叶皮质无法有效地发挥其调节作用,我们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变得暴躁易怒。

心理因素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夜里睡不好本身就会让人产生焦虑情绪,尤其是长期睡眠不好的人。他们躺在床上,担心自己无法入睡,又害怕第二天没有精力应对工作和生活。这种焦虑在夜晚不断积累,当进入白天时,就像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哪怕是一点点小的不如意,都可能成为引爆这颗炸弹的导火索,使得情绪瞬间爆发。而且,睡眠不足会影响我们的心理韧性,使我们更容易被负面情绪所占据。原本可以轻松应对的压力,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会被放大,进而引发暴躁情绪。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重视睡眠质量的改善。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是关键,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让身体形成稳定的生物钟。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也至关重要,卧室的温度、湿度要适宜,避免噪音和强光干扰。同时,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调节睡眠的重要激素。在心理上,要学会放松,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来缓解睡前的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从而逐步改善睡眠状况,减少因睡眠不好而导致的白天暴躁问题,让自己的情绪和生活都回到健康稳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