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你们是怎样度过这个小长假的?有没有让自己睡到自然醒?“嗨”到深夜,通宵打游戏或者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应该有很多小伙伴们在这个小长假里作息都很不规律。有一句话叫“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节前怎么“爽”的,节后就会有多么痛苦,甚至来得更猛烈。
所以当我们上班或学习的时候就会感到到处不适应,早上起不来、白天犯困、晚上失眠;上班、学习提不起精神,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低下;思维缓慢,失落感,食欲不振,头痛等等,这都是“节后综合征”在作怪。
节后综合征,本质上不是一类疾病,诊断上也没有这个名词,他通常是一类节后躯体或心理上不适的症状群,一般是在一段较长时间的假期(5~7天)后一周内,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焦虑、抑郁、工作效率低下等症状。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更快的缓解这类症状呢?
防患于未然,节假日期间我们尽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尽量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原则上不超过 12点就要入睡,早上8点左右醒,醒了就不要赖床。第二点,尽量避免大量油腻的、高热量的食物摄入,我们人体存在一个“脑肠轴”,短时间内大量的此类食物摄入会导致我们肠道功能失调进而影响我们情绪。第三点,避免旅途太过劳累。假期大家都想出去走一走,但有些小伙伴就会跑得很远,坐很久的车,做大量的运动,回来后就会感觉全身乏力、关节肌肉酸痛,失眠,产生疲惫感。一般来说,运动少的人乳酸代谢都需要3-5天才能代谢完,这样就会影响到我们后面正常的工作。第四点,早做生物钟的调整,我们可以选择节日快结束的后两天慢慢规律自己的作息习惯,不要过度运动及劳累,适当做点放松运动,为上班、学习早做铺垫。
如果没办法保证节假日期间的建议呢,我们还有第二张“处方”,就是在上班期间调整,第一点:把握好假期后前三天。上班后的前3天,适当安排一些计划性、 交流性质的工作,起到一个缓冲调整作用。白天工作时可以喝点绿茶、 咖啡提神,也可以每过一会进行几次深呼吸或放松运动;保持每天半小时左右的光照或者适度的运动,如有氧慢跑、跳绳、室内游泳等。有条件可以泡温水浴,一般45度的温水浴有助于我们夜间睡眠。二是合理饮食,多吃水果蔬菜。节日期间,人们往往吃得比较多,会导致肠胃负担过重。假期结束后,应清淡饮食,多吃粗粮和水果,在均衡营养的同时也帮助受损的肠胃“步入正轨”。 三是中午可以小憩一会,听一点放松的音乐,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或者1点半之前就要起来,不然可能会影响到夜间睡眠。
如果节后综合征持续一周以上,情绪仍存在异常,建议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