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
你睡得好吗?是什么偷走了你的睡眠?

作者:陈温灵 来源:精神综合二 发布时间:2024/12/16 16:12:13

人的生命中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良好的睡眠是健康人生的基石之一。睡眠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健康难题,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根据《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28%的人群夜间睡眠时长不超过6小时,近60%人群存在失眠问题。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倡,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到2030年要达到7-8小时,要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成年人每天睡7-8个小时,学龄前儿童每天睡眠不低于13个小时,小学生应达到10个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个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个小时,婴幼儿睡眠时间更长。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什么偷走了你的睡眠呢?

失眠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1.心理因素:焦虑、紧张、抑郁、悲伤、恐惧等情绪容易引起睡眠困难

2.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双数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障碍患者常常也伴有失眠。

3.心理压力: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学业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都可能导致失眠。

4.身体疾病:女性更年期时,内分泌紊乱容易导致失眠。

5.躯体疾病:如肺部疾病(如哮喘、COPD)、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风湿性疾病、慢性疼痛等

6.环境因素:噪音、强光、温度不适、新环境适应等影响睡眠。

7.生活习惯:如咖啡浓茶、吸烟、作息不规律、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

8.药物因素:如中枢兴奋剂、激素类药物等可能干扰睡眠。

综上所述,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内在的心理、生理和病理因素,也有外在的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惯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失眠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调整生活方式

 

改善睡眠的小妙招

1.建立睡前例行程序:例如洗个热水澡、听柔和的音乐阅读书籍,可以帮助身心逐渐进入休息状态。

2.日间增加日照时间:适当增加户外运动,接受阳光照射,有利于调节体内生物钟,有助于夜间入睡。

3.合理饮食:晚餐避免过饱或过饿,尤其临睡前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睡前可以喝一杯热牛奶有助于助眠

4.限制电子设备使用:睡前一小时内应避免接触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因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入睡。

5.合理调整生活习惯: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睡觉起床,建立规律的生物钟。

6.避免午睡过长或者过晚,特别是下午和晚上。

7.睡前避免剧烈运动,但可以适度进行轻度放松运动,如瑜伽、散步等。

8.改善睡眠环境:保持睡眠环境安静、暗淡且温度适宜。床垫、枕头要舒适,床上用品要清洁可以使用耳塞、眼罩等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9.心理调适与放松训练:使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法、冥想等。

10.药物治疗需遵医嘱:如果长期严重失眠,影响到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此外,认识到失眠是一种症状而非独立的疾病,以及对其产生的非病态化的理解和接纳,能够帮助个体减少焦虑和恐惧,打破“害怕失眠—努力入睡—更加失眠”的恶性循环。采取诸如认知行为疗法(CBT-I)的心理干预手段,可针对性地纠正不良的睡眠观念与行为习惯,对于长期、慢性失眠患者尤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