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如果生活中你看到3岁之前的宝宝生长、发育与同龄人没有差别,但是表现较孤僻,言语交流不顺畅。而且他喜欢玩的东西很冷门,反复做一些动作,被阻止后情绪激动,哭闹不止,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警惕起来了,在精神科我们常称它为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有以下症状——
1. 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缺乏与他人,尤其是同龄儿童交往的兴趣,缺乏正确的交往技巧,不会根据社交情景调整自己的行为。这种缺陷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还有不同的表现。
1)婴儿期:回避目光接触,对声音缺乏兴趣,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
2)幼儿期:常不注视人,叫其常常无反应,对父母不能产生依恋,对其他儿童缺乏交往或一起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
3)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好转,目光对视增多,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而且与人交往时,对社交常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
2. 交流障碍:
1) 非言语交流障碍:患儿更倾向于用动作、姿势进行交流,但是除了拉着大人手走向他要的物品外,其他用于表达的动作和姿势却很少,而且常不会用点头、摇头表达自己的意思,表情也常显得漠然。
2) 言语交流障碍:a.言语理解能力不同程度受损。b.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c.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d.言语运用能力受损。
3. 活动内容及兴趣的局限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1)兴趣狭窄,甚至怪癖:他们对玩具、动画片不感兴趣 ,却迷恋看广告、旋转及看转动的物品、反复排列物品等。
2)局限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常要求日常生活常规,如饮食、物品摆放位置、行走路线等一成不变,常出现刻板重复 的动作和奇特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
如发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非常重要。
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教育训练、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其他相关康复手段(音乐治疗、地板时间、感觉综合训练、听觉综合训练)。
目前的医学水平不断进步,我们要配合医生,抱有信心,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