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是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开篇语,唏嘘人生百态和命运的无常。而抑郁症,这个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被提及的心理疾病,就像是一种“不幸”,无声无息地影响着许多家庭。
19岁的小董是一个青春貌美的女孩子,扑闪的大眼睛,时尚的穿着打扮,看着十分朝气蓬勃。正在奇怪她是什么原因被她爸爸送来住院时,我们被安检的一幕惊到了:只见她双前臂和右侧膝盖处纵横交错着数十条陈旧性疤痕。问她原因,她轻描淡写地说:“每次想妈妈或者心情差的时候,我就用小刀划几条,郁闷就释放出去了。”经过沟通交流,原来小董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小董跟着父亲生活。性格内向的小董在校生活并不美好,且父亲工作繁忙并未发现她的情绪变化,导致小董负面情绪日益增多,最后发生自残行为送至医院诊治,诊断为“抑郁发作”。
青少年抑郁症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高风险性,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严重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甚至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而青少年正处于生命过程中生理、心理剧变的特殊时期,需要面对、解决的烦恼和困扰增多,这不仅增大了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风险,而且使得抑郁症的识别和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容易与青春期叛逆、学校适应不良、学业问题、躯体疾病等混淆。因此,提高社会、家庭对抑郁症的认知率,准确识别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是青少年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如何准确识别青少年抑郁症?
在情绪体验方面,抑郁心境是抑郁症患者的核心症状,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除了感到心情低落、压抑、烦躁、无愉快感、莫名悲伤哭泣外,还可能存在情绪波动大、好发脾气、易激惹、自杀意念强烈等症状表现。相比情绪问题,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更可能因为行为问题或身体不适被父母、老师关注和识别。
在行为表现方面,他们多存在学业困难(如厌学、旷课、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等)和人际交往问题(如孤独退缩、同伴矛盾冲突、亲子关系紧张等),此外还可能存在离家出走、沉迷网络、抽烟酗酒、自伤自残等行为。
在躯体症状方面,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多表现为长期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等睡眠问题,或短期内食欲、体重明显变化,或有头痛、头晕、心慌、胸闷、肠胃不适、内分泌失调等躯体不适,且经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通过对这些高危因素的识别,及时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是防治青少年抑郁症的重要一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讲座、提供心理咨询等方式,提高青少年对抑郁症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2、关注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和谐、稳定、支持性的环境。避免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和期望,允许他们犯错误并从中学习。同时,要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社交活动可以缓解压力、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们应该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4、及时发现和治疗抑郁症。一旦发现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或高危因素,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抑郁症状,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则可以帮助青少年调整心态、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应对能力。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青少年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早日走出抑郁症的阴影。
抑郁症是一种“不幸”,但它并不是家庭生活的终结。相信通过专业的治疗和家庭成员的关爱,可以陪伴孩子走出这段阴霾,重拾对生活的希望、对幸福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