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1. 概念:
尿培养是指对正常尿液里的细菌进行培养。正常尿液应是无菌液体,但人体的泌尿生殖道外表有各种细菌存在。女性阴道内由于pH偏酸,一般没有致病菌存在,而寄生着许多乳酸杆菌等条件致病菌。随着pH的改变,正常菌群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所以做尿培养应无菌留取尿液(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清洗和消毒外尿道),排除外界细菌干扰,准确地检测尿液是否存在细菌,是致病菌还是条件致病菌。
2.什么时候需要做尿培养:
2.1当身体出现上尿路感染一些症状时如: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下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或叩击痛等,尿常规异常等;
2.2当身体出现下尿路感染的症状时,如经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
2.3当尿常规报告单中出现白细胞酯酶有“+”,尿亚硝酸盐有“+”,白细胞数量、尿细菌超出正常范围;
3.如何正确留取尿培养
3.1选择专用无菌的容器
3.2留取中段尿:清洗外阴以及消毒尿道口后留取中段尿,尿液必须直接留取到无菌容器内,不可中间转接。
3.3尿液要新鲜,留好之后立刻送到检验科处理。
4.尿培养如何做:实验室接到尿培养标本后立刻处理,用酒精灯消毒尿培养容器的表面,取10ul的尿液分别接种到血琼脂平板以及真菌琼脂平板,然后放到37℃的恒温培养箱培养48小时,观察两个平板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如若检测到平板上有明显的优势菌落生长,则需进一步鉴定和药敏。
5.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腐生葡萄球菌等也是尿路感染较常见的细菌。其他病原菌如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也可分离自尿液标本。
6.尿培养的临床意义:尿培养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及其相关疾病,同时也有助于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6.1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正常人的尿液通常是无菌的。尿培养主要用于检测尿液中的细菌,以确定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
6.2确定病原菌种类:尿培养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从而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6.3药物敏感试验:通过药敏试验,医生可以了解病原菌对哪些抗生素敏感,从而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无效治疗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6.4指导治疗:尿培养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治疗依据,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排除其他感染:
6.5如果尿培养结果为阴性,但患者仍有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可能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尿路梗阻、肾脏功能下降等。此时,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6.6诊断某些传染病:尿培养还可以帮助诊断某些通过尿液传播的传染病,如伤寒、副伤寒、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