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
天干物燥,小心“火驻”

作者:王轶佳 来源:精神综合一 发布时间:2024/9/2 8:17:47

今年夏季的三伏天格外漫长,有40天。炎炎夏日,烈日当空,高温最易影响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使人易上火,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引发头痛、血压上升等症状。平时情绪稳定的人也无故出现烦躁易怒,一点小事就像炮仗一样一点就炸,无故发脾气,或者莫名出现没精神等表现。因此,夏季要保持平和、乐观的良好心态,减少不良精神刺激,注意预防“情绪中暑”,我们一起来了解几个夏季消“火”法吧!

一.饮食饮水篇:

夏季炎热,食欲欠佳,食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煎炸油腻、辛辣的食品,多吃蔬菜、瘦肉以及时令水果以减轻胃肠负担姜是夏季养生中的一宝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化痰之效,进食姜可发散肺寒气,可适当进食我国俗语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另外还可以食用绿豆、百合、莲子、银耳等消暑。

夏季,炎热的天气导致出汗明显增多,要适当饮水。喝水要慢慢喝,经常看到有人大汗淋漓后手拎一大瓶水,高举过头,一饮而尽,大有电影《天下无贼》中王宝强机场安检时喝牛奶的气势。特别是一些冠心病患者更要注意,喝水太快容易导致胸闷气短,严重时还可能会威胁到生命。很多人在暴汗之后还会选择吃冷饮、喝冰水解渴,虽然能暂时获得身体舒爽的感觉,但是对肠胃的伤害不小。量的饮食寒凉,使受到损伤,故夏季冷饮要适量,不要贪凉。

二、起居生活篇:

立夏之后,天黑得晚,亮得早,夜晚睡眠时间相对推迟,早上起床时间相对提前,容易造成睡眠时间相对不足夏季人体容易出汗,汗出得过多消耗体力,产生疲劳。午饭后消化道供血充足而大脑供血相对较少,所以午后人们总是昏昏欲睡,加之夜晚睡得导致睡眠不足,因此中午最好能片刻或闭目养神,半小时到一小时内为最佳,以消除疲劳,防“夏打盹”。

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空调温度也不易过低,可适当进行户外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但气候炎热,长时间在阳光下活动容易中暑,故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早上晨练也不易过早夏季,有些天还没亮就开始外出进行慢跑、快走等锻炼其实日出之前植物是进行不了光合作用的,这个时候锻炼,不仅呼吸到新鲜空气,会吸入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建议大家日出后再出门活动。户外活动应选择阴凉通风、环境幽雅的地方进行,同时调整好运动量,不要过度疲劳,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运动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绿豆汤,洗温水澡糖尿病患者外出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糖果,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三、养身先养心:

夏季炎热,人们情绪也容易出现心烦易怒,睡眠不佳与他人发生争吵等,所以夏季应做到心情愉悦,心胸开阔,保持平和乐观的良好心态,小事情不要放在心上,这就是人们所谓“心静神自安”“心静自然凉”。古代养生家嵇康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人生在世谁还没有点烦心事,碰到问题,先不要着急上火,先给自己三秒时间,做个深呼吸,你的处理方式决定了这件事的处理后果,所以遇事不要急于下判断。

放慢生活节奏,注意劳逸结合,平时可以多听悠扬的音乐、阅读书籍,或到郊外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爬山、钓鱼,调整呼吸,使心神安定。也可三五好友结伴外出旅游,在大自然中开阔心胸,调养身心。还可以精油香薰调理环境,香薰机滴入几滴柠檬、薄荷或自己喜欢的精油,香味在空气中弥漫,也可舒缓烦躁的心情,改善不良情绪。或可用温水泡脚,夜间泡脚配合按摩涌泉穴,不仅有助于祛除暑湿,还有滋养心神振奋精神的作用。

总之,酷暑难耐,但通过我们的各种调节使心态平稳,莫让情绪“中暑”,火气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