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有一种“懒”是季节性情感障碍

作者:陈素玲 来源:温度新闻 发布时间:2023/10/21 10:54:28

最近,你有没有多愁善感起来?有没有变得越来越懒?有没有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其实,伤春悲秋并不是无病呻吟的矫情,而是有一定心理学依据的,其背后是季节性情感障碍在作祟。季节性情感障碍不仅会影响情绪,还可干扰睡眠,引起失眠、多梦,白天困倦、嗜睡等问题。因此,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重视,建议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变懒


48岁的刘女士最近又出现了睡不够、特别能吃的情况,她知道,自己又中招季节性情感障碍了。

每年到了10月天气开始转凉之时,刘女士便会出现“犯懒”的表现。总觉得睡不够,晚上吃完饭就犯困,早上不想起床。她还特别能吃,不仅饭量大增,碰到零食更是吃起来没命,不夸张地说,就这一段时间,她能胖上个四五斤。此外,刘女士还会感觉全身无力,走几步都觉得累,腿也迈不动。有时候,还会出现情绪低落,碰上下雨天,刘女士更觉悲伤。而平时好脾气的她,这个时候会变得特别暴躁,动不动就会跟身边的人吵上一架。敏感、多疑,也会在刘女士身上有所体现,她特别在意别人说她,哪怕明知是善意的玩笑,她也会当真,并且当场生气。大家都说刘女士怎么像变了个人。

连续几年都出现这种问题,刘女士觉得不是小事,后来在朋友建议下,她前往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该院情感障碍科副主任医师沙建敏给刘女士进行了相关检查,综合她既往几年都在初秋发病,次年春季好转的特点,诊断其为季节性情感障碍。随后,沙建敏为刘女士开了一些药,给予其心理指导,再结合光照治疗,刘女士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每年到了10月份,刘女士都免不了再次中招。前两天,她又一次找到了沙建敏。吃了药,进行了心理干预之后,刘女士又恢复了正常。

沙建敏解释,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复发率较高,关键在于患者要调整好心态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有些人往往“疤好忘了痛”,便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秋冬季进入发病高峰期


季节性情感障碍是一种与季节变化相关的抑郁症,每年大约在同一时间开始和结束。相关流调数据显示,其发病率近5%。

沙建敏介绍,在应对环境的季节性变化方面,中招人群往往更敏感,而且平日户外活动很少。从临床来看,秋冬季是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发病高峰期。而女性的发病人数明显高过男性,男女比例为1︰5。季节性情感障碍通常起病于成年期,平均起病年龄是23岁。事实上,因为对季节性情感障碍的认知不足,真正就诊的患者也就一成左右。


“虽然与典型的抑郁症相比,季节性情感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如职业、认知功能等损害较少。但其也会给身体、睡眠等带来不小的影响,还是要引起重视的,最好就诊接受正规治疗。”沙建敏介绍,季节性情感障碍从轻度到中度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1.食欲增加,如碳水化合物饥渴、特别喜欢吃甜食。暴饮暴食,导致体重增加。睡眠增多,容易睡过头,嗜睡,白天还感到困倦;

2.低自尊,疲劳感较明显,如全身沉重、肢体如灌铅样感觉、软弱无力、无精打采,感觉精疲力竭,太累无法应付;

3.对外界评价比较敏感,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也有人逃避陪伴、易怒、情绪“麻木”;

4.出现抑郁、痛苦、内疚、焦虑等情绪,无法集中注意力,正常的工作、学习变得困难;

5.抵触运动,恐惧社交活动。

每个人的症状不尽相同,但在极度疲劳和肢体沉重感、存在人际关系拒绝的敏感性、明显的焦虑、显著的体重增加或食欲增多、贪睡这些症状里,有两项符合,再结合发病与季节高度相关的特点,便可诊断季节性情感障碍。


多户外多晒太阳可预防


引发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原因并不十分明确,但相关研究者发现了一些与之相关的生物学线索。

生物钟紊乱:秋季开始日照减少,可能会扰乱身体的生物钟,导致抑郁症。

血清素水平下降:血清素是一种影响情绪的大脑化学物质,它的下降可能会诱发季节性情感障碍。

褪黑素水平失衡:季节的变化会扰乱人体褪黑素水平的平衡,导致部分人群日间褪黑素过高,夜间不足,而褪黑素在睡眠模式和情绪中起着重要作用。

沙建敏表示,还有研究发现,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群患季节性情感障碍的风险更高,而本身就患有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的人,症状会随季节变化而加重。


微信截图_20231023105656.png

沙建敏说,如果随着季节转变发现自己的状态有些不对劲,便要警惕季节性情感障碍了。若不能及时调节,一定要寻求专业帮助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