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岗—老年科
为境外人员穿上心理“防护服”,打好“隐蔽”抗疫战线

作者:周斯拉 来源: 发布时间:2020/3/27 13:30:00

随着全球疫情态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和留学生纷纷回国,他们在政府的安排下进行医学观察隔离,但如何让他们科学理性地认识疫情、配合隔离管理、缓解他们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是本次疫情防控工作关注的重点。

他,徐大利,中共党员,老年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主动请战,服从院党组织的安排,于3月27日起驻扎在将军大酒店,为境外隔离人员穿上心理“防护服”。

“医生,我心里轻松多了!”

有一对六十余龄的夫妻,因意大利疫情日趋严重,两人坚决回国。

因长时间关注疫情变化,负面心态不断增长,于一月前丈夫出现夜间惊醒,每天才睡3-4小时,做事没兴趣,精力下降,情绪稍低落,经常愁眉苦脸,也有担心,烦躁不安,吃饭没胃口,偶有胸闷。妻子担心丈夫长期睡不着觉,身体吃不消,再加上疫情不能外出,长期呆在家里,也出现了一些焦虑不适感。那日,隔离点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后反馈给徐大利,他换上防护服,走进他们的房间,从工作到生活,再到当面的疫情,一席话下来,做了个全面的心理评估,徐大利考虑焦虑引起的不适反应,给予对症服药、心理疏导、健康指导,两夫妻的夜眠、焦虑情绪明显好转,露出开心的笑容,肯定了医生的工作:“医生,我心里轻松多了。”隔离结束后,特意送来一面锦旗,寥寥的15个字:病毒无情 人有情 宾至如归 医德高尚,表达了对医疗组工作的肯定。

“医生,我不会做傻事了!”

 “我要自杀,我要自杀!”这是酒店某楼某房间一位女性打来的求助电话。在岗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面对突发的紧急电话,绷紧了神经,徐大利作为心理救援的志愿者,首当冲在前锋,一言一语劝导这位鲍女士,控制她冲动情绪,防意外事件的发生。与她沟通时,徐大利发现鲍女士表现紧张、烦躁、脾气差、睡眠障碍,无幻觉和妄想。安抚情绪后,大利又与同房间的丈夫沟通,更全面了解她的心理状态,了解事情头尾后,给予心理放松治疗、疏导后,鲍女士的心情缓和了很多,并致谢后,表示为自己的行为表示懊恼:“医生,我不会做傻事了!谢谢您。”

医生,我会做深呼吸了!”

某天,工作人员在隔离房间内,听到一个短暂、异常的尖叫声,并伴有呼吸急促声,一一询问排查,发现是八楼某房间发出的奇怪异常声......“呼叫,各位医生,这边需要您的援助!”徐大利及其他医疗人员动作急速、干脆利落换上防护服,直奔现场。温女士叫喊着:“医生,我现在胸闷的很,我透不过气了,感觉快要死了。”医疗组全力合作,排除了器质性问题。徐大利于指导温女士,跟着他的指令做:缓慢用力深吸一口气、缓慢吐气.......周而复始,连做了十五分钟后,温女士惊奇发现,自己呼吸变缓和了,缓慢进行深呼吸,无急促感了。事后一起探讨原因,原来鲍女士听到隔离酒店住了个特殊的人,彻夜睡不着,闭眼想到都是自己以前受伤的场景,感觉有人在敲门、怕人进来,过度惊恐,突然呼吸加快,有濒死感。徐大利给温女士梳理了一份隔离期间的心理防疫手册。

IMG_256

IMG_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