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争创岗-康复科
【康复故事】那些可爱的“老小孩们”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7/27 14:35:00

     我,是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康复科的一名康复治疗师,下病区做各种理疗是我的工作日常,时光荏苒,掰着手指头算算,迄今为止我在七医工作快要满一年了。记得最开始我是怀着好奇但又惧怕的心情走进七医的:精神病患者在医院的生活,治疗和状态等等到底是怎们样的令我十分好奇;然而,不管是由于那些道听途说的故事还是自己在脑海里对精神病患者的种种臆想,不可否认,我内心是充满忐忑和恐惧的,我不敢和他们对话,不敢正视他们的眼睛,我害怕他们那即使是呆滞的目光都可以刺穿我的伪装,看透我内心最深的恐惧。然而,事实证明,是我太不勇敢了,是我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从内心去抗拒他们。

    病区轮转中印象最深刻的应属一病区,也就是老年病区,刚开始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艰巨:不会说温州话,而老年病区住的绝大部分是60-70岁的阿公阿婆们,他们中会说普通话的更是寥寥无几,双方向的沟通障碍让我有点不知所措,硬着头皮上的我,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其实都是一切不过都是杞人忧天罢了。在这里,有善良热心的陪护阿姨大叔,还有很多可爱的“老小孩们”,以及发生在我和他们之间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陈阿婆,一个60多岁的阿婆,每天在我给她做治疗时,她总会不厌其烦地问我很多问题,她那半温州话半普通话的言语,让我听得一头雾水,我只能尽力地去猜,慢慢地,听的多了,我知道她原来是问我是哪里人,住在哪里,在这里工作多久了。最开始,我会如实地告诉她,然后她就会很骄傲地告诉我,她是住在朔门,小学毕业,是饼干厂的退休工人,话里行间,透露出的是满满的自豪感。负责照顾她的阿姨告诉我:她有点瞧不起乡下人,觉得自己是城里人,有退休金,属于很厉害的人。我听到这里,忍俊不禁,真的是好可爱的阿婆,就像小孩子一样喜欢在其他小伙伴的面前炫耀自己有多厉害。因为她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近记忆力很差,只记得很久远的某些事,所以每个工作日,只要看见我,她就会问我一模一样的问题,偶然的一次,我开玩笑地学着温州话告诉她,我也住在朔门时,我看见她眼睛里闪过一道光,就像小时候我们看见流星时的惊奇亦或是终于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时的兴奋......接着她开心地继续问我,是住在朔门哪里呀,听到我说温州二中时,她更是激动地坐不住了,因为她也是住在这附近。虽然我用谎话欺骗了她,但只要想到她听到这些话时开心的表情,我默默地决定将这个善意的谎言延续下去。

    郑阿婆,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阿婆,每次做完治疗后,她就会跑来握住我的手对我说:这次治疗费用多少,一定要记下来哈,下次一起结算。我答应的点点头,本以为这样就应该不会有下文了。出乎意料地是她记得很清楚,做了几次治疗后,她一定让我计算总的治疗费用,硬要给我钞票。我不慌不忙地和她解释医院会自动帮她结算的,我不会收取费用的。她半信半疑,离开没几分钟又折回来跟我说:不能白做的,做了就一定要给钞票的,你让我ci yi ci (温州方言:看一看的意思)一共多少钱。我苦笑不得,绞尽脑汁哄了半天,她才乖乖地走了。之后类似的场景总会不断上演,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阿婆。

   吴阿婆,这个阿婆嗓门特别大,声音洪亮,我想可能是她听力不好,只有声音大点她才能听的清楚,因而她担心别人也会因为声音小了会听不到,所以每次都是中气十足地和别人讲话。不高兴的时候,她就会嘟起嘴巴,肉肉的脸,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因为未得到满足而在赌气的小孩。她也很善解人意,和我相处一段时间后,每次看我左手一台脑功能循环治疗仪,右手一台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十分艰难地推进病区时,她总会小碎步地跑过来从我手中接过一台治疗仪,这样的感动就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整个心田......

还有很多很多的“老小孩们”的趣事道不尽说不完......

面对他们的唠叨和啰嗦,我没有感到一丝不耐烦,相反,他们给我一种孩子气的感觉,可爱天真,如沐春风。我想,曾经年轻的他们,也是顶天立地,独当一面的个体,为他们的家遮风挡雨,为自己的孩子付出很多很多。现如今,他们老了,病魔缠身,他们变成了一个个需要照顾,渴望呵护的小孩。由于疾病的特殊,工作的繁忙,这些老人们的小孩把他们送到了这里,一有时间就带各种好吃的看望他们,同时向主治医生和陪护阿姨询问老人的近况。事实证明,很多老人在所有医务工作者和陪护阿姨的悉心照料下有了不小的进步。虽然在老年病区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我深深地喜欢上了那些可爱的“老小孩们”,希望他们的病情能不断地得到改善,早日和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