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我没有神经病,我不要和神经病住在一起,我是正常的你知道吗?不要把神经病的衣服给我穿,我要回家。”涂献珠阿长红着脸,在大声嘶吼着。护士夏怡劝慰道:“请您先冷静一下好吗,我先帮您测个血压。”涂阿长更愤怒了,挣脱护士的双手,握紧拳头,来回踱步:“我说我是正常的你听不懂吗,我不是神经病啊,啊——我要离开这里。”夏怡试图拉住病人并大声叫道:“老伯,快叫保安和医生。”一场别开生面的闹剧正在402轰轰烈烈上演,其实是涂阿长扮演躁狂病人新入院的场景,是专门来“找茬”的标准化病人,为的是对新护士夏怡进行的岗前入职考核。
这样的“标准化病人”,又叫模拟病人,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恒定地、逼真地表现病人或家属等的实际临床症状及反应的正常人或病人。模拟病人同时充当病人(或家属)、评估者、教学指导者等角色,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感受,记录并评估护士的临床操作技能,反馈新护士三个月来的实践效果。
情景演练结束后,护士长就指出了新护士在收新病人流程中的不足:首先:病人处于激动,不安心住院状态,测量血压会加剧病人的反抗情绪,而且血压可能不准,或者测不出来,而这个时候的首要任务是安抚病人的情绪,血压可以等病人平静后再测量。然后:我科室收的都是男病人,病人红着脸,握紧拳头,来回踱步都是发生暴力行为的前兆,这个时候护士不应该再靠近病人,这样很有可能会受到病人的突袭。最后:作为力量薄弱的女性,我们在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边撤退边呼叫他人帮忙,最好能边稳定病人的情绪,边示意旁人打电话叫人帮忙。
考核就是导向,就是要通过考核让护士从模拟演练中就意识到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棘手的问题,而不是停留于照本宣科的背流程考核中,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标准化病人”更能把现实工作中的场景还原出来,经过这样的魔鬼训练,护士在上岗之后更能灵活变通,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