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科心身医学病区青年文明号
创伤后应激障碍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0/16 13:15:09

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主要症状与精神因素有密切联系,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的心理失衡状态。
 

创伤后应激障碍应该如何护理?

  (1)安全和生活护理: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由于应激相关障碍病人富有暗示性,不能将其同症状丰富的病人安排在同一病室,以免增加新症状或使原有症状更顽固。

  应尊重病人,允许保留自己的天地和注意尊重其隐私。

  加强观察和关心病人(但不被病人意识到)。加强不安全因素和危险物品的管理,以便早期发现自杀、自伤或冲动行为的先兆,防患于未然。

  应激相关障碍发作期应耐心喂饭,一时不能进食可稍缓喂饭。对有躯体化症状的病人,应用暗示性言语引导缓慢进食,或分散注意力,避免其全神贯注自己的进食障碍而妨碍进食。同时应在少量进食后,可用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事实,鼓励其进食。

  对有自理缺陷(如心因性木僵)的病人,做好晨晚间护理,加强饮食护理,必要时可鼻饲饮食,保证其营养的需要,对心因性木僵病人同样要定时翻身,做好皮肤、口腔等护理,防止褥疮,利用病人有暗示性的特点,以暗示言语鼓励其循序渐进地加强自主功能训练。

  参加以娱乐性游艺为主的活动,使病人在松弛的环境中分散注意力,避免对疾病过分关注,忘记心身痛苦。

  (2)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谈话时,要态度和蔼,注意倾听,提问要扼要,着重当前问题,给予简明的指导。鼓励病人回忆自己心理创伤所致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发作时的感受和应对方法,接纳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感受,并讨论和教会应对应激相关障碍发作的简易方法。

  每天定时接触病人,分析应激相关障碍症状和恶劣心境的原因和危害。使病人认识到对自身病症的过度关心和忧虑无益于恢复健康。用支持性言语帮助病人渡过困境,并且辅导病人有效地应对困难。帮助列出可能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并协助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当初步获效时,应及时表扬。

  (3)特殊护理:

  在严重应激障碍发作时,应将家属隔离,护士必须有条不紊地进行治疗护理,并使病人明白发作不会危及生命,疾病一定能治愈。

  应激相关障碍相关的焦虑反应有时可表现为挑衅和敌意,需适当限制,并对可能的后果有预见性,必要时设专人陪护。

  发生意识障碍时,应加强生活护理和观察,防止其他病人的伤害和防止走失等意外。

  严密观察病人的情绪反应,适当满足其合理要求,对不合理要求应认真解释和说服。

  对躯体化症状,应让病人了解功能障碍是短暂的,通过检查证明无器质性损害。应使病人确信只要配合医生治疗完全可恢复健康。

  对病人当前的应对机制表示认同、理解和支持。需鼓励病人按可控制和可接受的方式表达焦虑、激动,允许自我发泄(如来回踱步,谈话,哭泣等),但不要过分关注。

  遵医嘱给相应治疗药物,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让病人了解和自行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在间歇期教会病人放松技术,与医生合作做好暗示治疗、行为治疗、反馈治疗等,使其增强治疗信心,并要争取病友、家庭和社会支持。

  强化疾病可以治愈的观念,教会病人正确应对创伤性体验和困难,恰当处理人际关系,防止疾病复发。

  (4)康复治疗和护理:康复期帮助病人认识和正确对待致病因素和疾病性质,克服个性缺陷,掌握疾病康复途径,从而提高自我康复能力。

  (5)健康教育:使病人和家属对应激相关障碍的发生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模糊观念引起的焦虑、抑郁。应帮助病人和家属学习疾病知识,以免担心疾病会演变成精神病。使家属理解病人的痛苦和困境,既要关心和尊重病人,又不要过分迁就或强制病人。协助病人合理安排工作、生活,恰当处理与病人的关系,并教会家属正确帮助病人恢复社会功能。

创伤后应激障碍吃什么好?

1、创伤性应激障碍患者应加强饮食护理,以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忌烟酒忌油腻。

创伤后应激障碍早期症状有哪些?

  PTSD表现为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后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症状。

1.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患者以各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有驱之不去的闯入性回忆,梦中反复再现创伤情景,痛苦梦境,即对应激性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反复出现创伤性梦境或噩梦,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有时患者出现意识分离状态,持续时间可从数秒到几天不等,称为闪回。此时患者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境,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事件相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时,通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如事件发生的周年纪念日、相近的天气及各种相似场景因素都可能促发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反应。

2.持续性回避 在创伤事件后患者对创伤相关的刺激存在持续的回避。回避的对象包括具体的场景与情境,有关的想法、感受及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有关的交谈,在创伤性事件后的媒体访谈及涉及法律程序的取证过程往往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对创伤性事件的某些重要方面失去记忆也被视为回避的表现之一。回避的同时还有心理麻木情感麻痹的表现,患者在整体上给人以木讷淡然的感觉,自觉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对过去热衷的活动同样兴趣索然,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不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环境无任何反应;快感缺失;回避对既往创伤处境活动的回忆,害怕和避免想起遭受创伤的心情也较常见。似乎对什么都无动于衷,难以表达与感受各种细腻盼的情感对未来心灰意冷,听天由命,严重时万念俱灰,以致发生消极念头,有自杀企图。

3.持续性焦虑和警觉水平增高 表现为自发性高度警觉状态,如难以入睡、也不安枕,易受惊吓,做事无从专心等等,并常有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慌、气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