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我孩子半夜睡觉拳打脚踢的”,来自鹿城区的王女士说到,自从搬到新家后,五岁的女儿多次在睡梦中出现哭叫,手舞足蹈等行为,“最近刚搬了新家。”王女士神色紧张地问道,最近刚搬了新家,以前老房子可没发生过这种事情,那时候脚会偶尔抽动一下,我们都觉得在长身体呢。
睡眠医学科主任陈瑶偏解释,这不是长身体,这是小孩一种常见的异态睡眠—睡惊症,4-12岁的儿童比较多见。其主要原因与儿童的心理因素及身体因素有关系,约50%的睡惊症患儿有家族史,也就是和遗传因素有莫大的关系,另外,一些脑部发生病变或发育异常,服用针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也可引起该疾病的发生。
睡惊症
睡惊症主要表现为睡后突然坐起尖叫、哭喊、双眼直视或紧闭,手足乱动、表情惊恐、意识朦胧,发作时对周围无反应,一般很难唤醒,一旦唤醒则表现意识模糊,有时抓住家人不放,少数患者还会有梦游等现象,一般持续数分钟结束。频繁发作的睡惊症会导致睡眠质量严重下降,影响学习和生活,发作时幅度过大也可造成意外的伤害。
经睡眠医学科主任陈瑶偏详细询问病史后,当天女孩在科室行视屏多导睡眠监测,第二天睡眠监测报告便显示有明显的睡惊症表现:NREM(非快速眼动期)2-3期出现明显的哭叫、拍打、踢腿等动作,表情痛苦不安。“这基本可以诊断“睡惊症”,但还是建议你们做一下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排除感染发热或脑部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表现。”陈瑶偏副主任医师说道。
治疗:控制环境中的诱发因素是缓解患儿病情的主要手段,临床首选心理和行为干预,部分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同时使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 1. 心理治疗
医生会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让家长和患儿充分了解睡惊症的大致病因;消除家长和患儿的恐慌心理,寻找合适的方法疏解现有的紧张情绪;针对患儿的焦虑抑郁,或是其他心理问题,例如学校恐惧、学习压力过大等,通过心理干预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咨询。
# 2. 药物治疗
苯二氮卓类如氯硝西泮,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物—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又或者可以通过中药调理等。
睡惊症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无法彻底避免其发作,但通过控制诱因可有效降低其发作风险:
1 | 营造和谐舒适的家庭氛围; |
2 | 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及睡眠习惯; |
3 | 家长要给与患儿更多的关心,与患儿进行更多的沟通交流,使其有充分的安全感,与儿童沟通是注意方法方式,避免过于粗暴; |
4 | 儿童临睡前,避免过于激烈的运动或观看过于激烈的节目或书籍。 |
睡眠质量及睡眠节律无论是成人还是孩童,都是普遍存在的,当我们遇到睡眠问题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勿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