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我院近期因为中高考临近的门诊量增加了不少,其中多数是学生因为考前焦虑前来就诊,但了解之下会发现焦虑的患者背后有一群焦虑的父母,他们与中高考生一样,面对中高考的临近也出现各种情绪问题,如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心慌,胸闷等等。他们总会提出这样子一个疑惑“为什么我这么付出了,孩子成绩就是提不上来?”他们甚至比孩子更加害怕中高考失败。
1“怪物家长”的抓狂
前段时间有个热门电视剧《小舍得》里面描述一种“怪物家长”,他们为自己的孩子抓狂,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报班、请私教,有时候还要亲自上阵;为了入学名额,卖房卖车换“学区房”;结果如同电视里结果一样,越是尽心尽责的父母,孩子却越难成功,最后孩子和家长都得了情绪病。越是密切关注孩子点点滴滴,孩子越是无法身心健康的发展。大家肯定和家长一样困惑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了,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就是上不来?问题就是,“太”努力了,过犹不及。
2《时代周刊》里的过度教养
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长文报道了“过度教养”(Overparenting),即父母由于对孩子当下和未来的个人成就有着严格的要求,而过度卷入孩子生活的现象。“过度教养”这个词来源于将军麦克阿瑟的故事,据说在麦克阿瑟进西点军校时,他的妈妈也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公寓,每天用望远镜监视儿子有没有好好学习。
3理想的教育方式
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理想的教养方式是父母在 “回应”和“要求”两个方面的程度都比较高,即父母能较多的回应孩子的需求,而不是漠视;另外一方面,父母对孩子有发展独立人格,培养责任感等要求。但“过度教养”的父母则走了另一个极端,教养方式没有错,错在程度上。这样子的父母过度卷入孩子的生活,以孩子为自己的生活重心,总是想要控制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着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有考一百分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付出。
4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那么父母又如何在过度教养与放任不管之间找到平衡?首先父母要建立一个“孩子是孩子,我是我”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样子的边界意识。其次要学会尊重孩子,他们和你一样是平等的个体,并不是属于你的附属品,尊重他们的真实需求,了解他们的欲望。适当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将生活重心慢慢从孩子转移到自己身上。在恰当的时候,停下脚步,放下双手,让孩子慢慢往前走,不需要你们,只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