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在新冠肺炎防疫这一特殊时期,儿童青少年可能出现一定的焦虑、冲突、压抑、沉迷电子产品等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居家学习效果不佳,复学后担心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导致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增加。
01
父母与孩子的冲突
孩子的具体表现
◆ 学习主动性差,缺乏动力,需要反复催促和提醒;
◆ 学习不认真,精力不集中,或边学边玩;
◆ 难以按照计划学习,拖沓;
◆ 自责自己不够努力,内心矛盾等。
家长的具体表现
◆ 孩子成绩下降后,父母管束的时间和事情大大增多(比如作息时间、饮食习惯、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学习效率、对疫情的态度等),增加了发生冲突的机会;
◆ 家长可能比平时更“唠叨”,孩子可能比平时更“叛逆”,稍有分歧就容易情绪过激;
◆ 冲突发生时,孩子采取激烈地反抗或者用沉默、敷衍“冷对抗”等。
02
专家解答
无论是正面冲突还是消极回避都无助于解决问题。如果双方确实对一些事情有矛盾,可以一起开动脑洞、协商解决。家长可以:
(1)按下冲突暂停按钮。家长如果处在气头上,难以控制想要爆发的时候,先给自己喊个暂停,想想自己为什么会生气。等自己和孩子的情绪都平静下来后,换一种方式更好地去和孩子沟通。可以试着用“刚刚发生了……,我感觉到……,我希望……”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的方式更加客观、准确,更有利于孩子理解。
(2)家长要给予孩子自主的空间。家长可以尝试着改变自己和孩子的互动方式,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去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更要注意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3)通过协商讨论解决亲子间的不一致情况。针对家长和孩子对学习或其他要求和期待不一致的情况,可以尝试使用家庭例会的方式来共同讨论,鼓励彼此自由表达观点和需求,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慢慢培养孩子自我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亲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可以互相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情绪,彼此坦诚沟通。
(4)寻找沟通顺畅的有效经验,留下一些谈心的时间。亲子之间一定会有一些时刻是沟通比较顺利、彼此尊重的状态,回顾一下那个时候家长做了什么,孩子做了什么,下次沟通的时候再用用这些方法。每天睡前留一点时间,以尊重、真诚的态度,和孩子聊天谈心,是增进亲子之间相互了解的难得机会。
03
孩子长时间玩电子产品的问题
孩子的具体表现
◆ 几乎时时刻刻都想抱着手机;
◆ 长时间打游戏或刷剧;
◆ 因为父母妨碍使用电子产品而大发脾气;
◆ 自己也觉得时间太长,但控制不住自己等。
04
专家解答
因疫情期间在家的确给玩电子产品制造了充分的条件,而电子游戏等可以让人放松、暂时摆脱不可控的生活和焦虑的情绪。适当地玩游戏可以调节身心,但被电子游戏“诱惑”,则容易陷入成瘾的怪圈。家长可以:
(1)家长先停止刻板思维。很多家长往往看到孩子拿着手机,就觉得孩子一定在玩游戏,却从没思考过手机对于孩子的意义;同样是“沉迷”手机游戏,有些孩子是喜欢游戏中即时满足的刺激、有些是为了寻找共同话题获得同伴认同。同样是玩手机,有些孩子用来玩微信微博等满足社交需求、有些用来追星来获得自我价值感。家长要有耐心去观察和理解手机对于孩子的意义,思考怎样能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这些满足。
(2)与孩子协商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总时长。平等的和孩子讨论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总量多少是合理的。与孩子确定好双方都认可的规则,明确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段、时长和内容。在使用的次数、每次使用时间上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决策权。孩子可能一下难以缩短很长时间,可以最开始从缩短五分钟十分钟做起,只要孩子做到,就及时给予肯定。
(3)指导孩子逐步提高抵御游戏成瘾的“功力”。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在玩游戏前做一个“预案”。比如,在开始游戏前,先白纸黑字的写一下希望玩游戏的时间长度,同时写一下如果玩游戏超过了这个时间长度,自己可能会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后果”。在形成了这样的契约并坚决落实的前提下,让自己玩的放心,也玩的开心。另外,如果要应对网络平台游戏广告的攻势,可以让孩子试着先把网络平台上的学习内容下载到电脑上,或者把学习的软件专门安装到只有学习内容的设备上,做到游戏和学习的界限区分,从外部环境上控制被分心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