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是与因特网的普及相伴产生的一种成瘾行为,由Goldberg最早提出,Young通过研究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Kimberly Young将网络成瘾界定为: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控制障碍,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网络成瘾具有6个典型特征:1、症状显著;2、耐受性增强;3、情绪改变;4、退缩症状;5、激烈的心理冲突;6、反复发作。
研究发现,网络成瘾对心理功能的损害表现在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和记忆功能都出现了损伤。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成瘾者的社会功能,其主要表现有:人际关系障碍、社交圈子缩小、抑郁和孤独感的增加、学业成绩下降;社会角色混乱;道德感、法律观念弱化等。
对孩子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管理
中国历来有玩物丧志的古训,又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所以家长对儿童青少年的关注大多在课业和成绩,对于游戏视为可有可无,加上网络成瘾的宣传,更是视网络游戏为洪水猛兽,对于网络使用基本上持限制和不鼓励的态度。另外,在计算机使用方面很多家长不及青少年,面对如何在自己也搞不懂的机器上对孩子进行引导监管束手无策,更是担忧和焦虑。他们所采取的手段要么就是断网、要么就是不买计算机,显得武断又无力。
对青少年上网进行明显的干预和限制,不仅没有有效地控制上网,反而会刺激他们的好奇和反抗。而很多家长在遇到孩子上网吧游戏的现实问题时,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又无原则地让步了。反抗得胜的青少年可能要求更多的游戏时间。面对计算机和互联网很多家长们一筹莫展。
互联网的使用是健康的或是病理性成瘾的,还是介于两者之间,正是由互联网可以满足的需要以及互联网如何满足需要决定的。
更多的网络使用对性格外向者或有较多社会支持者产生积极影响,而对性格内向者或缺乏社会支持者产生消极影响。禁止孩子使用金互联网社交服务只能适得其反,了解他们、因势利导使他们正确对待、健康使用网上社交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问题应该是如何管理和监控孩子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
从大环境来看,青春期教育和性知识的普及可以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娱乐软件进行分类,这样可以让家长放心购买适合孩子的游戏,也便于监管。目前国外对娱乐软件进行分级制度,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位于游戏产品包装背面的内容描述,用特定的词组描述游戏画面涉及的内容,如暴力、血腥以及游戏中人物对话是否粗俗等。另一个是位于游戏包装正面的等级标志,共分7个级别,基本按年龄划分并命名。
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该粗暴地一味制止孩子使用计算机,应鼓励儿童在认知学习、人际合作、健康人际交往中正确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父母和孩子需要达成协议,让孩子有一定的时间使用计算机进行游戏。这也可以作为他们表现好的奖励。一方面不至于孩子和其他孩子脱节,另一方面可以节制使用,不至于上瘾。
另外,对孩子的网站访问进行监控。目前已经有监控软件被研发出来,计算机自动屏蔽成人网站,孩子进了哪些网站,父母也可通过监控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