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因为疫情,“神兽”们在家度过了超长假期,想必很多爸妈都快被逼“疯”了。现在马上开学了,不少父母却又担心起来。
近日,有家长打进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心理热线咨询表示,随着开学时间越来越近,自己却越发焦虑,担心之后教育孩子会越来越暴力。难道假期过后,原本的“怒吼式带娃”又要上线了?专家表示,这些情绪有可能会害了你的孩子。
开学在即家长越发担忧,“怒吼式带娃”又将上线
近日,有家长打进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心理热线咨询说,在家“散养”了这么久的娃,感觉学习状态很不好,心也都玩“散”了,一旦回归校园能不能认真上课,会不会按时完成作业,让他非常担心。这样的情绪,都让他连日睡不好觉。也有家长表示,因为孩子的学习状态懒散,如果回到学校后,状态依旧如此,尤其辅导作业的时候,他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越发严厉。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都是难掩心中“火气”,时常是边骂边辅导,甚至有的还会自带“教鞭”。“这道题你怎么又写错了?”“这你怎么也不会?”“成绩这么差,你以后怎么办?”这样的愤怒言辞,想必不少家长都会时常挂在嘴边。
在心理学上,这些都叫“高情感表达”,这些情绪有可能会害了你的孩子。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林崇光说,家庭中的高情感表达一般表现为过度关心、过分介入等,比如,有些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保护过多;过分关心、关注,过多地参与、介入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社交等,甚至凡事包办代替;过多的批评、指责,吝于给出肯定性评价、温暖与支持等。这样会形成长期慢性不良刺激,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智能与个性发育,更害了其心理健康。
据悉,在平常的心理咨询中,有些家长在辅导作业和指导孩子学习方面,时常缺乏和孩子沟通,因为愤怒,说一些激烈的言辞,采用“怒吼式带娃”的方式,或是有些家长会把兴趣班、课外辅导等诸多要求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缺少了和伙伴的玩耍、体育运动和室外活动,甚至没有娱乐与生活,更谈不上社会道德、法律法规等社会认知。这根本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高情感表达会害了孩子,专家给出建议指点教育
这样的高情感表达到底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据中外精神卫生研究专家得出公认的数据,近年来四至五成精神分裂症来自高情感表达家庭。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子女过分保护控制和苛求,使患者缺乏情感温暖,导致以后人际交往困难,阻断独立性、自主性和社会适应性的正常心理发展。高情感表达交织,易使子女在心理成长过程中产生焦虑、紧张、恐惧、胡思乱想、强迫观念等,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甚至会导致畸形的亲子关系。
那么家长要如何才能避免“怒吼式带娃”?怎样避免高情感表达呢?林崇光给出建议。他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态度,直接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他建议,首先,父母要认识自己,如果发觉自己存在高情感表达,那么一定做好自我情绪的调节,不要过分职责和抨击孩子。第二,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白孩子的主体地位,多倾听孩子的想法,适当鼓励和肯定孩子,一定要接纳自己的孩子。第三,学会请教,遇到一些教育难题,可以找有经验的专家、老师、家长共同探讨。第四,完善自己的社交圈,找到合理自我释放压力途径,比如通过休闲娱乐活动,自我解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