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近几年,孩子跳楼事件频频发生,部分原因让人大跌眼镜:家长不顺从孩子的意愿,孩子在学习上受到挫折。有人评论,现代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太差,欠缺挫折教育。
挫折,看似平平无奇,但却存在于人一生中的每个环节,所以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成为了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孩子受到挫折时,如果家长总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立刻出现并满足孩子的需求,那么孩子就无法意识到家长并不是自己的一部分,也无法发展独立的现实感;同样的,如果家长一直不出现,孩子的需求一直不能得到满足,那么受到的挫折过大,形成创伤,同样妨碍孩子的心理发育。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呢?
陈云梅咨询师指出,在学业挫折方面,家长常见的错误对应方式有:
填鸭式
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通过增加学习时间,来提高孩子的成绩。
这样的方式容易埋下“唯成绩论英雄”的隐患,他们学习的兴趣、动力、乐趣,基本在这个过程中被消耗殆尽,厌学是迟早的事情。
恨铁不成钢式
语言暴力,负面比较,甚至打骂孩子。
很多人小时候有被暴力管理的经历,现在不自觉地就采用了同样的教育方式,而全然忘记了当我们自己被这样对待时,是多么的无助和痛苦。
放任溺爱式
家长担心孩子被老师批评,于是帮孩子撒谎推脱,让孩子逃避责罚等。
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下,家长是理应站出来替孩子说话的,但在方式方法上值得商榷。如果仅仅是心疼孩子,那么这样做很可能导致孩子作业更拖拉并且缺乏自信。
苍白鼓励式
一味地鼓励孩子“你是最棒的”“你很棒”等,但并不予以解释。
这样的表扬如果不配合实际有效的帮助,不能让孩子切实体会到自己“棒”在哪里,那么只会让孩子因为担心自己配不上家长所说的“棒”,而对一切挑战产生畏惧心理,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所谓“挫折教育”,既不是故意给孩子制造挫折,也不是过度保护孩子,而是在孩子遇到生活中自然会遇到的挫折时,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指导,帮助孩子去体会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
挫折是可以战胜的,但需要他自己的努力。
家长是可以信任的,在他需要的时候,他们会提供适当的帮助。通过这样的过程,孩子和家长都会体会到成长的喜悦,那才是家庭教育最终的目的。
如果“恰到好处”的挫折,能够贯穿孩子的整个养育过程,那么孩子就能更清楚地认识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出克服困难的努力,成长出更多的能动性、创造性,以及意志力,最终成就他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