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心理治疗过程中,我和我的来访者经常有这样的对话模式:
“唉,我最近一段时间感觉特别的抑郁。”
“好,那你就在抑郁的情绪状态中去停留一段时间。”
“唉,你怎么这么不负责任呀?我都抑郁了,你快点让我好起来吧。”
“你还不知道抑郁的情绪正在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或许它能够让你看到内在,激发和唤醒一些被你忽略的重要东西呢。”
很多人问,心理学为什么不给我答案?为什么不告诉我方法?为什么不告诉我“怎么处理婆媳关系?” “怎么在职场上受欢迎?”“我怎么找到真爱?”“怎么和伴侣和谐相处”?
对不起,方法太表象,解决不了你真正的问题。即使告诉了你方法,问题也依旧会发生。
为什么?
因为大多数问题的根源都会在你自身上找到答案。
多年的从业经验教会我一个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让自己成为一个心理成熟的人。
“我不怪她。”
前段时间我的咨询室来了一个特殊的来访者——一个30岁就得了宫颈癌的女孩。
女孩的爸爸是个非常暴力和强势的人,小时候对于他们母女二人总是打骂和指责。对比之下妈妈特别胆小懦弱,习惯逆来顺受。当爸爸指责母女俩时,妈妈选择躲到一边不去面对,或独自一人离家出走。
她把所有的愤怒都指向了爸爸。但多年过去,她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现在我已经不恨他了。因为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改变不了。”
对于妈妈,她则会努力的共情:“我不怪她。她能怎么办呢?她自己都那么可怜,那么弱小。”
真的不怪吗?
当我让她仔细回忆小时候的事情时,她反复提到自己会无数次在深夜抱着妈妈的照片哭:妈妈,你在哪啊?你为什么不来保护我?难道你不要我了吗?难道你不爱我了吗?妈妈,你是不是特别的讨厌我,我是不是你的累赘?
“妈妈,其实我很生你的气,为什么你把我一个人丢下?”
她没有恨吗?并不是。
因为太善良太弱小,所以选择不责怪他人,压抑自己。
很明显,童年的伤害是父母两个人造成的,一个是简单粗暴的父亲,一个是懦弱逃离的母亲,这两部分都是她各种负面情绪的共同创造者,但她把妈妈的行为合理化,压抑了对于她的愤怒、不满和失望。
任何的压抑,对于人的身体和精神的伤害都是有巨大的。常年的情绪压抑可能会提高患躯体疾病的概率。压抑会让自己沉浸在愤怒当中,压抑对于新的美好的东西的一种向往,压抑对于快乐的一种允许,压抑对于自我的一种力量的释放。
如此,你怎么能快乐呢?
所以,一个情绪成熟的人,懂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你的感受是什么?”
我做团体咨询时,有一个成员痛哭着讲述了自己经历的悲惨事件。
“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我问其他人。
基本上所有人都觉得她不对。“我觉得你不应该。”“唉,我觉得你妈妈太坏了。”“我觉得你老公太不懂事了”。
我又问,“不评价,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觉得听完自己也很悲伤,很愤怒,很无助。”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总是习惯于先评价。因为评价是获得安全感幻想的最佳途径。听完别人的故事,我悲伤、愤怒,转而就会焦虑、茫然,然后忽略对对方的感受直接评价,但这个评价就一定是客观和真实的吗?
不一定。
我的求助者里也有很多年轻妈妈。“我的孩子不听话,我的孩子有网瘾,我的孩子性格很暴躁,我的孩子……你说我该怎么办?你给我一个方法吧。”
对不起,我给不了。
因为给你一个方法,就是给了你一个对于孩子的评价。而这个评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且往往是不准确不客观的。
我希望你去感受。
感受是对自我尊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你要允许自己感受,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允许自己在这种情绪里有一定时间的停留。这是心理成熟的第一步。
如果你想直接找一个方法跳过你的感受,把情绪假装遮盖过去,结果是真实触发你内在恐惧和焦虑的原因也会就此永远被掩盖了。
如果我们总是用一个又一个的评价标准和答案掩盖了真实感受,我们怎么可能会找到自己的核心脆弱?
成熟又从何谈起呢?
免费心理援助
热线:12320
热线:88434567
QQ:958434567
微信:右边二维码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