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中高考在即,初三、高三学子们都在最后复习冲刺,然而这段时间主动或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明显增多,焦虑、抑郁是主因。昨天,市第七人民医院专家给出锦囊:如孩子考前焦虑,不妨让孩子写下焦虑,再让孩子听音乐、增加体育活动来放松。
学霸太焦虑求助心理医生
“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不停地开小差,总想一些没有必要的事。看到身边同学都在全身心投入学习,我感到非常着急,但越着急则越易开小差。”十多天前,我市某知名中学高三女生小林哭着告诉父母,她不想上学。眼看高考临近,孩子无法调整状态,家人带着她求助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门诊。接诊医师陈浩然在诊断中了解到,小林出生在学霸家庭,尽管父母没给她本人很大压力,但由于亲戚孩子都是985学霸,她也希望自己能考上985。但几次模拟考下来一本线虽毫无问题,但离重点高校还差些分数,加之这段时间老师找她谈话希望她能再加把劲冲985,慢慢地小林压力越来越大,焦虑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最后发展到无法学习的地步。
经过系统心理评估,小林被诊断“考前焦虑”。通过对小林进行心理干预以及药物治疗,目前小林焦虑低落症状明显好转,学习效率已回到原来的80%左右。
陈浩然表示,5月中旬以来,像小林的这样的中考生求助门诊的中高考生明显增多,而且大部分来自重点中学,这些学生考前压力过大,不仅表现在情绪上的焦虑、沮丧、烦躁不安、过度敏感、易激惹和认知上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看书效率低、思维僵化,还会出现食欲下降、头昏、胃肠道不适等生理症状。
“很多学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忽然感觉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学习,甚至觉得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取悦父母老师。”陈浩然说,其实这背后与家长平时对孩子要求过高、关心过度有很大关系。
考生心态与家校密切相关
“考生的心态与家长、学校有密切相关。高考前家长的表现,会对孩子的心态产生重要影响。”陈浩然表示,一些家长在考试前甚至比孩子还要焦虑,常常把“考试马上就要到了,再不努力就要被淘汰了”等话语挂在嘴边。除此之外,过度关心、唠叨不休等情况也会在家长中出现,而这些往往会给孩子带来过重的心理负担,导致其出现焦虑、厌学等情况。
此外,在这段时间的诊疗过程中,陈浩然发现一些学生反映临近考试,学校会缩减甚至取消文体课程让孩子安心复习迎考,因此让部分学生产生压抑感。“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当好孩子考试的‘神助攻’。”陈浩然说,有的家长会在考前熬夜给孩子搞题海战术,或者制定过高目标。这些无疑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诱发焦虑情绪。
陈浩然表示,来门诊的孩子中不少已焦虑了很长一段时间,就医时已出现中度甚至重度焦虑。如何缓解对考试的焦虑情绪?陈浩然表示,首先,学生自己要改变自我认知,正确认识自我,适当地转移兴趣;当自己有焦虑情绪时,给自己积极地自我暗示;有每天要保证规律充足的作息时间。此外,还要加强适当的运动。在学习遇到瓶颈时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慢跑,但运动切忌剧烈,微微出汗即可。另外,要保证饮食均衡,多喝牛奶,及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
采访的最后,陈浩然提供了两个临考前焦虑缓解的方法,一是写下焦虑,二是听音乐来放松。此外,陈浩然提醒,如果孩子出现严重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问题时,应尽早到心理门诊就诊。也可拨打24小时中高考心理疏导专线:0577-96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