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温州网讯年底,不少人应酬增多,免不了来个一醉方休。这酒是喝痛快了,可你有想过后果吗?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以上的人群被诊断为酒精依赖或酒滥用,可见此群体的数量还是较多的。有的人可能已经出现了酒精依赖,只是自己还没意识到。如果出现酒量变大、微醺状态无法得到满足、喝完酒后出现记忆空白、凡事都以喝酒为优先等情况,可能已经中招,要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自行断酒,出现了不良反应
日前,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为医学科接诊了一名酒精依赖患者。48岁的张先生因自行断酒出现了言语紊乱,产生幻觉等情况。张先生是一个生意人,常年打拼免不了各种应酬。粗粗算来,他已经有20余年的饮酒史了。刚开始,以喝啤酒为主,并且饮酒量也不多。可随着“酒史”越来越长,啤酒已无法满足张先生的需求,他开始喝红酒、白酒,酒量也逐渐增加,后来到了每次不喝醉不罢休的地步。喝酒之后,张先生会出现兴奋、话多的情况,有时候还会发脾气,妻子多说几句,他就控制不住地摔东西。因为喝醉摔伤也是常有的事。
一年前,张先生开始反醒自己,这样嗜酒终归对身体不好。而每次酒醒之后,他又特别后悔、愧疚,于是向妻子保证不再饮酒。可张先生有拒绝不完的应酬,特别是年底这段时间,聚会更是不断,夫妻矛盾加剧。几天前,张先生下定决心不再喝酒,随后开始自行断酒。
断酒后,张先生出现了心慌、手抖、坐立不安、大汗淋漓等情况,总感觉心里空荡荡的。张先生想着应该是断酒之后的一些反应,熬熬就过去了。谁知,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严重了,张先生开始情绪激动,出现幻觉,说家里的墙上都是毒蛇猛兽。家人赶紧将他送到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该院行为医学科副主任贾碎林综合张先生的情况,考虑其为酒精戒断后谵妄,随后给予住院治疗。目前,张先生症状有所缓解,后续将开展戒酒治疗。
贾碎林介绍,酒精戒断后谵妄是一种严重酒精戒断反应,而酒精戒断反应一般在停酒后6个小时便会出现,一般持续96个小时,严重者持续时间更长。早期会表现心慌、手抖、出汗、恶心、反酸、无力等,之后出现焦虑、发热、心悸、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有强烈饮酒渴求。症状逐步加重,严重时出现震颤谵妄,表现意识模糊、不识亲人、不知时间、出现感觉和知觉异常等,还会出现血液检查异常、心电图检查异常、肝功能受损,一般在72-96小时达到高峰。谵妄是酒精戒断中较严重的情况,医学上统计死亡率达5%以上。贾碎林提醒,酒精依赖患者,不可盲目自行断酒,要去正规机构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否则会适得其反。
饮的是气氛,不是量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以上的人群被诊断为酒精依赖或酒滥用。
“国人一直十分推崇酒文化,其实饮酒饮的是一个氛围,而非拼量。”贾碎林表示,年底了,各种聚会增多,大量饮酒不仅影响躯体健康,而且还会出现精神相关问题,因此大家在饮酒时还是需要控制量的。如果必须饮酒,需保证个体必需营养的摄入。不少人只喝酒不吃饭、不吃菜,短期的空腹饮酒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严重的会出现胃出血、胃穿孔等,而长期的空腹饮酒会出现相关躯体疾病,如缺乏维生素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长期饮酒导致的低钙、低钾血症等。
酒桌上很多时候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但从健康角度而言,并不建议酒桌上的劝酒文化。贾碎林说,如果大家饮酒能够互相体谅,做到小酌怡情,那么自然就不会出现醉酒、酒精依赖的情况了。当然,在饮酒时,更应做到自律。“从心理学角度,我们常常会从自我认知方面去做相应的干预,可以想想喝酒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不喝酒我能获得什么。如果每次喝酒都能权衡利弊,那么饮酒便能做到自我控制了。”
来源:温州商报
记者: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