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今天是郑少丽上班的最后一天,她像往常一样,穿上白底蓝色花纹护士服,走进病区,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一名老患者对她说:“这几年,谢谢你的照顾,你对我比我父母还要好,以后常回来看看。”一句朴素的感谢,却是对郑少丽工作生涯的最好褒奖。
25年坚守精神科一线
为了患者主动推迟退休
郑少丽陪着患者一起做手工。珊超摄
在市七医精神科二病区,住着男性精神病患者。1993年,从泰顺县人民医院调入市七医工作后,郑少丽一直坚守在精神科二病区,照顾精神病患者。
对于精神科护士的工作,郑少丽坦言,充满了挑战和危险。“精神病人的护理工作,要做得更细致,因为很多时候,病人就像孩子一样。”
每天上午,郑少丽几乎都是第一个到科室,早早地给病人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大便、血压,查完一圈,看到大家情况稳定,郑少丽才会放下心,开始一天的工作。
“少丽姐,我们真舍不得你退休呀!”一名患者接过郑少丽递来的药品,话语间充满了不舍。“我也舍不得大家,可我的满头银发已经对我进行抗议啦!”郑少丽说的云淡风轻,但眼眶却不自觉红了。
原本郑少丽可以在8月退休。但由于科室工作任务重,同事和患者们不舍挽留,郑少丽主动把退休日子推迟了一个月。
对于自己工作的评价,获得多次“先进”的郑少丽谦虚地说,自己做的还算合格,至少无愧于心。
记不清挨过多少次打
精神科护士常领“委屈奖”
郑少丽准备为患者分发水果。珊超摄
在精神科尤其是重症精神科工作,当患者情绪发作时,挨打、被吐口水,对于护士来说,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郑少丽正在给患者分餐时,一名患者病情发作,突然站起来,拿着手中的筷子,径直向郑少丽的眼睛捅来。庆幸的是,被旁边另一名患者推了一下,筷子戳歪了,郑少丽的耳朵受了伤,当场血流不止,被送到医院急诊包扎。事后那名患者表示,当时自己的耳边有一个声音一直在说:“这个人要害我。”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出了过激的行为。
类似的事情,在过去25年里常常发生。有时,郑少丽送药给病人服用,病人不仅抗拒服药,还打了她一巴掌;有时,病人在检查时病情发作,对着郑少丽拳打脚踢……
“精神科的护士基本上都有被病人攻击过的经历,我们自己挨了打,还首先必须先安抚病员,对于这个其实我们也很理解。”郑少丽说,因为护理工作中常被精神患者掌掴,医院还专门为她颁发了“委屈奖”,这份奖状对她们来说是最好的安慰。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她是患者心中的“郑妈妈”
郑少丽为患者剪指甲。珊超摄
精神科护士每天的工作很繁琐,要事无巨细的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送饭服药、喂水喂饭、端屎端尿。郑少丽坦言,25年坚守精神科一线,源于内心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在病区中,不少都是老患者,经过多年的治疗,病情稳定了许多。他们很喜欢与郑少丽聊天,说心里话。在一次和患者的谈心中,患者因为自己患有精神疾病,给家人造成了负担而有轻生的想法。郑少丽得知后,立即报告临床心理医生,对患者启动心理疏导,同时她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经常找他聊天、谈心,消除他内心的不安、焦虑和绝望,帮助患者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在患者眼中,郑少丽就像“妈妈”一样,照顾着自己。日常护理工作完成后,郑少丽就陪病人们聊天、散步、做手工,和他们分享自己做的食物,一针一线地为他们缝补衣物,从不厌倦。同事们经常打趣说:“小丽姐,你好像病人们的保姆哦!”郑少丽却说:护理病人就要如此,要全心全意为着他们着想,保姆还远远不够,要做得像位母亲。
谈起退休后的打算,郑少丽说,自己还没有想好。但是,只要是医院有需要,自己一定第一时间回来帮忙。她说:“我在这里工作了25年,这里就是我的家。”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余丹 通讯员 珊超 甲贝